冬寒菜
0 赞数:0 #蔬菜#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冬葵菜为锦葵科锦葵属草本植物,它的名字很多,比如冬寒菜、葵菜、冬苋菜、薪菜等等,在菜市场冬葵菜被叫得最多的名字就是冬寒菜和葵菜。冬葵菜是我国的一种原生蔬菜,以幼苗或嫩茎叶供食,可炒食、做汤、做馅,柔滑味美、清香;老叶可晒干制粉,与面粉一起蒸食。冬葵不仅能食用,根、花及种子均可入药,在《药性论》中记载:有明目,通窍,清热解毒,抗菌止痢,消炎退肿的功效。冬葵叶圆,边缘折皱曲旋,秀丽多姿,是园林观赏的佳品,地植与盆栽均宜。
  • 中文学名: 冬葵
  • 拉丁学名: Malva verticillata var. crispa Linnaeus
  • 别称: 葵菜、冬寒(苋)菜、薪菜、皱叶锦葵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木兰纲
  • 目: 锦葵目
  • 科: 锦葵科
  • 属: 锦葵属
  • 种: 野葵
  • 分布区域: 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江西、甘肃等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var. crispa Linnaeus)是锦葵科锦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枝,茎被柔毛;叶圆形,裂片三角状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至疏被糙伏毛或星状毛;叶柄瘦弱,托叶卵状披针形,疏被柔毛。花小,单生或数朵簇生叶腋,白色,花期6-9月;果扁球形,网状,具细柔毛;种子肾形,暗黑色。

冬葵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菜,最早记载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烹)葵及菽。” 冬葵从汉代就开始种植,历史非常悠久;产自中国湖南、四川、贵州、甘肃等省区,北京、甘肃会宁等地也偶见栽培。喜欢冷凉气候,生长能力旺盛,适应性强,采收期长。

冬葵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稀特蔬菜,不仅能食用,根、花及种子均可入药,在《药性论》中记载:有明目,通窍,清热解毒,抗菌止痢,消炎退肿的功效。其叶圆,边缘折皱曲旋,秀丽多姿,是园林观赏的佳品,地植与盆栽均宜。

常见种类

白梗冬葵

茎绿色,叶片较薄,叶柄长,叶色绿,较耐热,早熟,适宜秋季栽培,代表品种有福州白梗、重庆小棋盘和浙江丽水冬葵。

紫梗冬葵

茎绿色,节间短,节间及主脉为紫色,叶柄基部的叶片部分呈紫红色,叶柄较短,叶片微皱,主脉7条。生长势强,晚熟,开花迟,生长期长,适宜春播,北方多用此品种。代表品种有福州紫梗,长沙糯米冬葵和红叶冬葵。

生长与分布

产中国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江西、甘肃等省。中国早在汉代以前即已栽培供蔬食,在湖南、四川、江西、贵州、云南等省仍有栽培以供蔬食者;北京、甘肃会宁等地也偶见栽培。

形态及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米;不分枝,茎被柔毛。叶圆形,常5-7裂或角裂,径约5-8厘米,基部心形,裂片三角状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并极皱缩扭曲,两面无毛至疏被糙伏毛或星状毛,在脉上尤为明显;叶柄瘦弱,长4-7厘米,疏被柔毛。

花小,白色,直径约6毫米,单生或几个簇生于叶腋,近无花梗至具极短梗;小苞片3,披针形,长4-5毫米,宽1毫米,疏被糙伏毛;萼浅杯状,5裂,长8-10毫米,裂片三角形,疏被星状柔毛;花瓣5,较萼片略长。

果扁球形,径约8毫米,分果爿11,网状,具细柔毛;种子肾形,径约1毫米,暗黑色。

花期6-9月。

生活习性

冬葵喜冷凉湿润气候,不耐高温和严寒,但耐低温、耐轻霜,低温还可提高品质,植株生长适温为15℃-20℃。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保水保肥的土壤中栽培更易丰产,不宜连作。

种子在8℃时开始发芽,发芽适温为25℃,30℃以上植株病害严重,低于15℃植株生长缓慢。需肥特性以氮肥为主,需肥量大,耐肥力强。适宜春播和秋播种植,夏季播种易化苗,故夏季露地不宜栽培。

栽培方法

栽培时间

冬葵露地栽培可于春季或秋季进行,因耐热力弱,夏季播种常自行“化苗”死去,故夏季不宜栽培。在中国北方,由于秋季气温过低,无法进行露地越冬栽培,因此适宜采用春播。可于3月上旬土壤解冻之后进行,过迟播种,温度太高,光照强,生长速度快,冬葵粗纤维增多,影响品质。日光温室栽培,可分期播种,周年生产。一般播后60天开始采收。

整地施肥

冬葵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不论瘠薄、肥沃均可种植。但以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的土壤为佳。播前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20千克作基肥。深翻耙平,做成1.2-1.5米宽平畦待用。

田间管理

1、定苗

在幼苗长到3叶1心时,要及时进行间苗(株距为5厘米),幼苗5片叶时定苗,株行距为15厘米×25厘米。苗期杂草生长旺盛,要及时除草,同时进行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的发育。

2、水肥管理

定苗后,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次,每667平方米用量5-7千克。进入采后期后,为防止菜体内硝酸盐残留超标,停止追施速效氮肥。

采种

采种植株于2月至3月下旬播种,可采用育苗或穴播,穴行距为20厘米左右,每穴播种4-5粒,每667米用种量约250克,出苗后10-25天间苗,每穴只留1株苗。植株5片叶后开始追肥浇水以促进生长发育,管理上不摘心,不采收嫩叶,6月份种子成熟。由于种子成熟程度不同,可分批进行采收,将采下的种子捆扎至于阴凉通风处,下面铺张报纸等以便接住散落下的种子,待风干后,轻轻将种子抖落,清除其中的枯枝残叶或其他杂物,将其装入袋中储藏。每667米可采收50千克左右。

适时采收

当冬葵株高20-25厘米时,可进行第一次采收,如果季节适宜,出苗后25-30天,即可开始采收。春季生长旺盛期,约7-10天采收1次,采收时茎基部留1-2节,以免侧枝过多,影响产量和品质;秋季气温较低,采收期长,可15-20天采收1次,在茎基部留4-5节,以提高抗寒力;冬葵春季可采收4-5次,秋季可采收3-4次,每667平方米产量达2000千克左右。

繁殖方式

冬葵宜采用种子繁殖。

冬葵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多采用条播,按20厘米行距开播种沟,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再覆土1厘米厚,每667平方米用种量750克,播后8-10天出苗。

育苗播种前种子应先催芽,苗床整平后,打透底水,再均匀地撒上种子,盖上约1厘米厚的细土草木灰混合的肥土,以盖严种子为度,而后再铺上覆盖物,防止烈日灼伤种芽和水分蒸发。

幼芽出土后便可揭去覆盖物,并及时浇水。苗期要注意经常浇水,锄草施肥等管理工作。苗期经20-30天即可起苗定植。按株行距20厘米定植,每穴2株。

病害防治

冬葵病虫害较少。但生长期间需注意防治蚜虫及其传播的病毒病。根据蚜虫对黄色的正趋性和对银灰色的负趋性,生长前期可利用黄板诱蚜或用银灰色膜避蚜。蚜虫点片发生时,就要加强防治。必要时可采用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灭杀比毙6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倍液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农药安全间隔期内禁止采收叶片上市。

价值及其他

食用

冬葵以幼苗或嫩茎叶供食,营养丰富,每100克嫩茎叶含水分90克,蛋白质3.1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3.4克,钙315毫克,磷56毫克,铁2.2毫克,胡萝卜素8.98毫克,粗纤维1.5克,尼克酸2毫克,维生素C55毫克。可炒食、做汤、做馅,柔滑味美、清香。老叶可晒干制粉,与面粉一起蒸食。

药用

冬葵全株可入药,有利尿、催乳、润肠、通便的功效。治肺热咳嗽、热毒下痢、黄疽、二便不通、丹毒等病症,脾虚肠滑者忌食,孕妇慎食。

1、苗

气味:味甘,性寒、滑,无毒。

主治:补脾之菜。利胃气,滑大肠,疏通积滞。妊妇吃它,使胎滑而容易生产。煮汁服,利小肠,治流行黄疸。除虚热、假热,治恶疮,散脓血。妇女白带过多,小儿热毒下痢、丹毒,都宜食用它。服丹石的人宜食。润燥利窍,功效与子相同。

2、

气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治恶疮、淋症,利小便,解蜀椒毒。如小儿误吞铜钱无法取出,煮汁饮下有奇效。能利窍滑胎,止消渴,散恶毒气。

3、子

气味:味甘,性寒、滑、无毒。

主治: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体弱多病,利小便。久服壮骨,长肌肉,轻身延年,还可治妇女乳汁内闭、肿痛。除痈疽病根。通大便,消水气,滑胎,治痢。

观赏

冬葵其叶圆,边缘折皱曲旋,秀丽多姿,是园林观赏的佳品,地植与盆栽均宜。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661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