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226号 上传提供 0
导语 / INTRODUCTION
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戏剧得以传承,有很多戏曲剧种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戏剧名单,包括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皮影戏、梨园戏、秦腔、河北梆子、汉剧、评剧、越剧等。
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区 遗产项目编号
皮影戏 北京市等 世界非遗,Ⅳ-91(国家级)
豫剧 河南省等 Ⅳ-23
莆仙戏 福建省 Ⅳ-3
京剧 北京市等 世界非遗,Ⅳ-28(国家级)
越剧 浙江省等 Ⅳ-53
昆曲 江苏省等 世界非遗,Ⅳ-1(国家级)
黄梅戏 安徽省等 Ⅳ-60
四股弦 河北省 Ⅳ-94
粤剧 广东省等 世界非遗,Ⅳ-36(国家级)
评剧 黑龙江等 Ⅳ-51
弋阳腔 江西省 Ⅳ-5
安顺地戏 贵州省 Ⅳ-90
目连戏 浙江省等 Ⅳ-87
海城喇叭戏 辽宁省 Ⅳ-100
湘剧 湖南省 Ⅳ-13,Ⅳ-127
沪剧 上海市 Ⅳ-54
藏戏 甘肃省等 世界非遗,Ⅳ-80(国家级)
吕剧 山东省 Ⅳ-116
淮剧 上海市等 Ⅳ-102
柳子戏 山东省等 Ⅳ-43
广昌孟戏 江西省 Ⅳ-14
邕剧 广西 Ⅳ-138
晋剧 山西省等 Ⅳ-18
花鼓戏 湖南省等 Ⅳ-112
姚剧 浙江省 Ⅳ-108
汉剧 湖北省 Ⅳ-30
梨园戏 福建省 Ⅳ-2
秦腔 陕西省等 Ⅳ-16
彝族撮泰吉 贵州省 Ⅳ-85
枣梆 山东省 Ⅳ-120
瓯剧 浙江省 Ⅳ-106
同州梆子 陕西省 Ⅳ-122
泗州戏 江苏省等 Ⅳ-62
白字戏 广东省 Ⅳ-74
琼剧 海南省 Ⅳ-130
川剧 四川省等 Ⅳ-12
锣鼓杂戏 山西省 Ⅳ-88
秧歌戏 山西省等 Ⅳ-70
上党落子 山西省 Ⅳ-98
绍剧 浙江省 Ⅳ-109
河北梆子 河北省等 Ⅳ-22
眉户 山西省等 Ⅳ-99
滑稽戏 上海市等 Ⅳ-156
傩戏 河北省等 Ⅳ-89
锡剧 江苏省 Ⅳ-103
落腔 河南省 Ⅳ-148
柳琴戏 江苏省等 Ⅳ-63
通渭小曲戏 甘肃省 Ⅳ-152
楚剧 湖北省 Ⅳ-58
雷剧 广东省 Ⅳ-150
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介绍(部分)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第一批。 【展开全部】 【 详细>>】
莆仙戏,因形成于兴化地区(今莆田、仙游),用兴化方言演唱,故俗称“兴化戏”。 1952年经福建省文化局批准更名莆仙戏。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惠安县北部及福建南部兴化话流行的地区。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京剧是一种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在中国各地都有广泛的表演,但北京、天津和上海仍是主要的演出中心。京剧的唱、念主要使用北京方言,剧本则遵循一系列注重形式和韵律的严格规则而创作。京剧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戏曲审美理想的集大成者,并且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得到广泛认可。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展开全部】 【 详细>>】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展开全部】 【 详细>>】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展开全部】 【 详细>>】
四股弦,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二夹弦、五调弦、五调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源于河北省邢台地区巨鹿县,流于邢台巨鹿、邯郸魏县、河南安阳等地区。2008年6月7日,四股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巨鹿四股弦和魏县四股弦和安阳四股弦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林州四股弦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全部】 【 详细>>】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地区等粤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评剧原名蹦蹦戏、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1935年正式使用评剧的名称。它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及东北等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1910年前后,以成兆才为首的蹦蹦戏艺人以河北省东部滦州一带的对口“莲花落”为基础,吸收东北二人转的音乐和剧目,后来又吸收京剧、皮影、大鼓等的音乐和表演艺术,并在演...出中采用全套河北梆子乐器伴奏,形成评剧的基本样式,这一新兴的戏曲声腔剧种后来又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全部】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