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226号 上传提供 0
导语 / INTRODUCTION
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戏剧得以传承,有很多戏曲剧种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戏剧名单,包括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皮影戏、梨园戏、秦腔、河北梆子、汉剧、评剧、越剧等。
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区 遗产项目编号
莆仙戏 福建省 Ⅳ-3
滑稽戏 上海市等 Ⅳ-156
皮影戏 北京市等 世界非遗,Ⅳ-91(国家级)
越剧 浙江省等 Ⅳ-53
京剧 北京市等 世界非遗,Ⅳ-28(国家级)
豫剧 河南省等 Ⅳ-23
目连戏 浙江省等 Ⅳ-87
昆曲 江苏省等 世界非遗,Ⅳ-1(国家级)
高甲戏 福建省 Ⅳ-48
沪剧 上海市 Ⅳ-54
上党落子 山西省 Ⅳ-98
泗州戏 江苏省等 Ⅳ-62
婺剧 浙江省 Ⅳ-110
评剧 黑龙江等 Ⅳ-51
弋阳腔 江西省 Ⅳ-5
吕剧 山东省 Ⅳ-116
花鼓戏 湖南省等 Ⅳ-112
武安平调落子 河北省 Ⅳ-52
大平调 山东省等 Ⅳ-26
桂剧 广西 Ⅳ-37
晋剧 山西省等 Ⅳ-18
黄梅戏 安徽省等 Ⅳ-60
通渭小曲戏 甘肃省 Ⅳ-152
淮剧 上海市等 Ⅳ-102
甬剧 浙江省 Ⅳ-107
端公戏 四川省等 Ⅳ-168
藏戏 甘肃省等 世界非遗,Ⅳ-80(国家级)
淮海戏 江苏省 Ⅳ-104
茂腔 山东省 Ⅳ-67
安顺地戏 贵州省 Ⅳ-90
彝族撮泰吉 贵州省 Ⅳ-85
庐剧 安徽省 Ⅳ-57
彩调 广西 Ⅳ-76
秧歌戏 山西省等 Ⅳ-70
傩戏 河北省等 Ⅳ-89
锡剧 江苏省 Ⅳ-103
蒲州梆子 山西省 Ⅳ-19
广东汉剧 广东省 Ⅳ-129
淮北梆子戏 安徽省 Ⅳ-155
湘剧 湖南省 Ⅳ-13,Ⅳ-127
粤剧 广东省等 世界非遗,Ⅳ-36(国家级)
汉调二簧 湖北省等 Ⅳ-31
四股弦 河北省 Ⅳ-94
荆州花鼓戏 湖北省 Ⅳ-59
雷剧 广东省 Ⅳ-150
木偶戏 广东省等 Ⅳ-92
花朝戏 广东省 Ⅳ-75
文南词 安徽省 Ⅳ-111
柳琴戏 江苏省等 Ⅳ-63
宛梆 河南省 Ⅳ-24
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介绍(部分)
莆仙戏,因形成于兴化地区(今莆田、仙游),用兴化方言演唱,故俗称“兴化戏”。 1952年经福建省文化局批准更名莆仙戏。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惠安县北部及福建南部兴化话流行的地区。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滑稽戏,上海及其周边吴语地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滑稽戏是在清末民初至抗日战争中期时,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地区。它的传统剧目中保存了上海的民俗和“十里洋场”特有的世俗,它的创作方法又...极具海派特征。2011年5月23日,滑稽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56。 【展开全部】 【 详细>>】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展开全部】 【 详细>>】
京剧是一种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在中国各地都有广泛的表演,但北京、天津和上海仍是主要的演出中心。京剧的唱、念主要使用北京方言,剧本则遵循一系列注重形式和韵律的严格规则而创作。京剧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戏曲审美理想的集大成者,并且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得到广泛认可。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第一批。 【展开全部】 【 详细>>】
目连戏是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戏曲演出,因主要扮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主要内容大致为:傅相一生广济孤贫,斋布僧道,升天后受封。傅妻刘氏青提(又叫刘四娘)不敬神明,破戒杀牲,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往西天求佛超度,佛祖为他所感,准其皈依沙门,改名大目犍连,并赐...其《盂兰盆经》和锡杖。目连在地狱历尽艰险,最终寻得母亲,一家团圆超升。 【展开全部】 【 详细>>】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展开全部】 【 详细>>】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最初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它的足迹曾遍布于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语系地区和台湾省,还流传到华侨居住的南洋一带。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中国传统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