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226号 上传提供 0
导语 / INTRODUCTION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体育、游艺、杂技项目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体育、游艺、杂技名单,包括蹴鞠、赛龙舟、十八般武艺、马戏、幻术、太极拳、围棋、咏春拳、口技、八卦掌等。
国家级非遗传统体育/游艺/杂技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区 遗产项目编号
华佗五禽戏 安徽省 Ⅵ-63
通背拳  北京市 Ⅵ-73
口技 北京市 Ⅵ-70
螳螂拳 山东省 Ⅵ-33
武当武术 湖北省 Ⅵ-8
蔡李佛拳 广东省 Ⅵ-36
六合拳(福建六合门) 福建省 Ⅵ-88
象棋 北京市 Ⅵ-19
佛汉拳 山东省等 Ⅵ-59
八极拳 北京市等 Ⅵ-28
青城武术 四川省 Ⅵ-94
心意六合拳 河南省 Ⅵ-30
少林功夫 河南省 Ⅵ-7
掼牛 浙江省 Ⅵ-67
青萍剑(贾氏青萍剑) 河北省 Ⅵ-92
太极拳 河北省等 世界非遗,Ⅵ-11(国家级)
马戏(埇桥马戏) 安徽省 Ⅵ-51
蹴鞠 山东省 Ⅵ-17
朝鲜族跳板、秋千 吉林省 Ⅵ-14
易筋经(天台山易筋经) 浙江省 Ⅵ-93
围棋 北京市 Ⅵ-18
精武武术  上海市 Ⅵ-75
戳脚  河北省 Ⅵ-74
十八般武艺 浙江省 Ⅵ-62
八卦掌 北京市等 Ⅵ-25
梅花拳 山东省等 Ⅵ-12
少北拳 辽宁省 Ⅵ-86
幻术 北京市等 Ⅵ-82
咏春拳 广东省等 Ⅵ-77
抖空竹 北京市 Ⅵ-4
形意拳 河北省等 Ⅵ-26
回族重刀武术 天津市 Ⅵ-9
莫家拳 广东省 Ⅵ-91
孙膑拳 山东省 Ⅵ-60
调吊 浙江省 Ⅵ-54
挠羊赛 山西省 Ⅵ-41
五祖拳 福建省 Ⅵ-31
心意拳 上海市等 Ⅵ-29
布依族武术 贵州省 Ⅵ-95
武汉杂技  湖北省 Ⅵ-81
西凉掌(亳州晰扬掌) 安徽省 Ⅵ-87
蒙古族搏克 新疆等 Ⅵ-16
打陀螺 云南省 Ⅵ-105
滑竿(华蓥山滑竿抬ㄠ妹) 四川省 Ⅵ-100
梅山武术  湖南省 Ⅵ-80
布鲁  内蒙古 Ⅵ-71
建湖杂技 江苏省 Ⅵ-48
叼羊(维吾尔族叼羊) 新疆 Ⅵ-44
马球(塔吉克族马球) 新疆 Ⅵ-37
天桥中幡 北京市等 Ⅵ-3
非遗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介绍(部分)
五禽戏是哪五种动物?华佗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2011年5月23日,华佗五禽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繁多,起源不一,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的通背拳,相传为清末时河北省廊坊市霸州人祁信所创。祁家本以杆法见长,遇河南人马先生精于拳技,便以杆法换学拳技,后又遇赵先生擅刀法,遂刀杆互换,形成了祁门特有的“十二连杆”法、“八步十三刀”法、“一百零八单操手”法,祁家通背拳始成名于江湖。通背...拳,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体育。 【展开全部】 【 详细>>】
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起源上古时期,人们用于狩猎,模仿动物的声音,来骗取猎物获得食物。据历史文字记载,战国时期《孟尝君夜闯函谷关》的故事中,“鸡鸣狗盗”是最早将口技运用到了军事。到了宋代口技以成为相当成熟的表演艺术,俗称“隔壁戏”。从宋代到民国时期在杭州盛为流行,表演者用口、齿、唇...、舌、喉、鼻等发声器官模仿大自然各种声音,如飞禽猛兽,风雨雷电等等。能使听的人达到身临其境。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2011年5月23日,口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研究这种拳术...对于了解明清之际的武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2008年6月7日,螳螂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武当武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流派,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元末明初武当派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0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06月0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湖北省十堰市的赵剑英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展开全部】 【 详细>>】
蔡李佛拳拳不仅在广东地区,而且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一带也较盛行。此拳手法以拳、掌、桥为主。步法和腿法有弓、马、虚、拐、撒、扭步和踢腿、横踩、后钉、单飞脚和箭腿等。其特点是快速灵活,柔中带刚,左右开弓,步法多变,具有勇猛、机智的风格。此拳共有四十九个套路,分初、中、高级。初级有四平桥、小梅花、截虎拳...等;中级的有平拳、八卦心等;高级的有虎形、鹤形、醉七仙、佛拳等。2008年6月7日,蔡李佛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六合拳(福建六合门),福建省传统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详细>>】
象棋,亦作“象碁”、中国象棋(英文名Chinese chess),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已有记载。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主要流行于华人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象棋是中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2006年5月20日,象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佛汉拳又称佛汉捶,俗称佛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此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寺内武僧徐修文取诸家拳法之精华创编的拳种,它一直为寺内高僧专练之术,秘不外传,故流传社会较晚。2011年5月23日,佛汉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八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法。该拳法的“八极”一词原为古地理概念,源于汉《淮南子·坠形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如今的“八极”一词用于武术,取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地”。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普遍追求刚猛、朴实无华且发力迅猛的风格。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八极拳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因此八极拳在中国传统武术界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2008年6月7日,八极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