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非遗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音乐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226号 上传提供 0
导语 / INTRODUCTION
在当今的中国音乐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这些历史的、民间的音乐是活着的传统,它们吸引着中外学者们的兴趣。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音乐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音乐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音乐名单,包括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侗族琵琶歌、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铜鼓十二调、回族民间器乐等。
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区 遗产项目编号
花儿 宁夏等 世界非遗,Ⅱ-20(国家级)
阿里郎 吉林省 Ⅱ-147
古琴艺术 广东省等 世界非遗,Ⅱ-34(国家级)
南音 福建省 世界非遗,Ⅱ-71(国家级)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陕西省 Ⅱ-62
西安鼓乐 陕西省 世界非遗,Ⅱ-61(国家级)
广东音乐 广东省 Ⅱ-49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 世界非遗,Ⅱ-70(国家级)
唢呐艺术 江苏省等 Ⅱ-37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 Ⅱ-66
川江号子 重庆市等 Ⅱ-24
江南丝竹 上海市等 Ⅱ-40
侗族大歌 贵州省等 世界非遗,Ⅱ-28(国家级)
维吾尔族鼓吹乐 新疆 Ⅱ-127
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 Ⅱ-58
独龙族民歌 云南省 Ⅱ-177
青海汉族民间小调 青海省 Ⅱ-146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等 世界非遗,Ⅱ-4(国家级)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 Ⅱ-11
茶山号子 湖南省 Ⅱ-89
彝族民歌 云南省等 Ⅱ-113
潮州音乐 广东省 Ⅱ-50
纳西族白沙细乐 云南省 Ⅱ-152
锣鼓艺术 广东省等 Ⅱ-123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省 Ⅱ-56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 Ⅱ-1
薅草锣鼓 江苏省等 Ⅱ-27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 北京市 Ⅱ-188
南坪曲子 四川省 Ⅱ-88
冀中笙管乐 北京市等 Ⅱ-59
道教音乐 上海市等 Ⅱ-139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等 Ⅱ-36
哈萨克族民歌 新疆 Ⅱ-148
土家族打溜子 湖北省等 Ⅱ-54
木洞山歌 重庆市 Ⅱ-26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等 世界非遗,Ⅱ-34(国家级)
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 新疆 Ⅱ-170
江河号子 河北省等 Ⅱ-98
聊斋俚曲 山东省 Ⅱ-22
惠东渔歌 广东省 Ⅱ-93
广东汉乐 广东省 Ⅱ-51
辽宁鼓乐 辽宁省 Ⅱ-39
古筝艺术 山东省等 Ⅱ-120
津门法鼓 天津市 Ⅱ-122
瑶族民歌 广东省等 Ⅱ-110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 Ⅱ-63
洞经音乐 四川省等 Ⅱ-128
维吾尔族民歌 新疆 Ⅱ-116
朝鲜族奚琴艺术 吉林省 Ⅱ-183
嘉善田歌 浙江省 Ⅱ-87
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介绍(部分)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即公元1368年前后,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的汉、回、藏、东乡、保安、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临夏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花儿”唱词和曲调分“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两大类。2007年,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展开全部】 【 详细>>】
阿里郎(朝鲜语:아리랑;英语:Arirang Folk song),全称阿里郎打令(아리랑타령),是著名的朝鲜族歌曲,也是朝鲜半岛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被誉为朝鲜民族的“第一国歌”、“民族的歌曲”。它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版本,最常听到的是流行于韩国京畿道一带的“本调阿里郎”,这版本的流行是因为它成为1926...年同名电影的主题曲。后来该曲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被用作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进场音乐。2011年06月,《阿里郎》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古琴艺术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是千余年来流传在陕西省蓝田县普化镇一带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间吹打音乐。水会音乐源于隋,盛于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民间后,经和民间音乐融合后演绎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带有浓厚的唐代风格。历史上是专为做佛事、善事、祭祀而奏。按照演奏的内容和形式分为行乐(进行中演奏)和坐乐(...室内诵经时演奏),其音乐旋律委婉、清雅细腻、悦耳动听。2006年05月20日,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原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其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约在二十世纪初期,发展成为独立演奏的器乐曲,流传到外地后,被称为广东音乐。 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鼎盛,广东音乐开始在全国流行。2006年05月20日,广东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也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2...005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报送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唢呐艺术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基本乐器唢呐,俗称“喇叭”,是一种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分不同的种类,发音高亢、雄浑,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展开全部】 【 详细>>】
五台山佛乐是指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山西省内佛教胜地五台山寺庙中长期流传的传统佛教音乐,五台山佛乐兼有汉传佛教(称“青庙”)和藏传佛教(称“黄庙”)佛教音乐。五台山佛乐,始于北魏,并一直在五台山地区流传,特别是青庙佛乐,还在山西省五寨、左权、洪洞、襄汾、繁峙、代县、原平、太原市等地流传。2006年1...2月18日,五台山佛乐列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