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非遗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舞蹈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226号 上传提供 0
导语 / INTRODUCTION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舞蹈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舞蹈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舞蹈名单,包括秧歌 、土家族摆手舞、铜鼓舞、傣族孔雀舞、蒙古族安代舞、彝族三弦舞、龙舞、高跷等。
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区 遗产项目编号
拉萨囊玛 西藏 Ⅲ-81
跳花棚 广东省 Ⅲ-100
傩舞 广东省等 Ⅲ-7
龙舞 重庆市等 Ⅲ-4
朝鲜族农乐舞 辽宁省等 世界非遗,Ⅲ-24(国家级)
英歌 广东省 Ⅲ-8
锅庄舞 西藏等 Ⅲ-20
热巴舞 西藏等 Ⅲ-21
滚灯 上海市等 Ⅲ-16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 Ⅲ-12
彝族打歌 云南省 Ⅲ-70
纳孜库姆  新疆 Ⅲ-131
赛乃姆 新疆 Ⅲ-96
㑇舞 四川省 Ⅲ-34
苗族芦笙舞 贵州省 Ⅲ-23
鄂温克族萨满舞 内蒙古 Ⅲ-104
朝鲜族长鼓舞 吉林省 Ⅲ-59
狮舞 广东省等 Ⅲ-5
壮族打扁担 广西 Ⅲ-139
佾舞 福建省 Ⅲ-135
安塞腰鼓 陕西省 Ⅲ-13
花鼓灯 安徽省 Ⅲ-6
傣族象脚鼓舞 云南省 Ⅲ-61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 Ⅲ-29
沧州落子 河北省 Ⅲ-46
南县地花鼓 湖南省 Ⅲ-99
麒麟舞 广东省等 Ⅲ-43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 Ⅲ-30
塔吉克族鹰舞 新疆 Ⅲ-41
弦子舞 四川省等 Ⅲ-19
瑶族长鼓舞 广东省等 Ⅲ-60
秧歌 陕西省等 Ⅲ-2
土族於菟 青海省 Ⅲ-40
萨玛舞 新疆 Ⅲ-110
井陉拉花 河北省 Ⅲ-3
俄罗斯族踢踏舞 新疆 Ⅲ-144
肉连响 湖北省 Ⅲ-52
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 新疆 Ⅲ-111
彝族铃铛舞 贵州省 Ⅲ-69
高山族拉手舞 福建省 Ⅲ-65
禾楼舞 广东省 Ⅲ-53
翼城花鼓 山西省 Ⅲ-11
鼓舞 北京市等 Ⅲ-42
傣族白象、马鹿舞 云南省 Ⅲ-141
卓舞 西藏 Ⅲ-39
火老虎 安徽省 Ⅲ-48
左权小花戏 山西省 Ⅲ-113
阴阳板 山东省 Ⅲ-136
多耶 广西 Ⅲ-138
锡伯族贝伦舞 新疆 Ⅲ-95
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介绍(部分)
拉萨囊玛 ,是指流传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的一种结构庞大并包含诗、歌、舞、乐的综合型音乐舞蹈艺术样式。“囊玛”结构宏大,出引子(器乐演奏形式)、歌曲(组歌形式)、舞曲(舞蹈音乐)三部分组成。囊玛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特别是经过历代“囊玛吉度”行会组织成员的传承、发展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囊玛艺术的...表现力,形成了歌、舞、乐为一体的完整的综合艺术,并发展成以前奏、慢板、快板为典型结构的程式化的音乐结构。2008年06月07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申报的“拉萨囊玛”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跳花棚明朝时期从福建传入,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属于傩舞。它有固定的“科本”(演唱台本),共分接神、安座、开棚门、小孩儿、道叔、秀才、后生唱歌、依前、陈九、锄田等十八科(场),多表现农事耕耘、男女情感、生活趣谈,意在驱邪除恶,祈求风调雨顺、物阜民安、五谷丰登。2011年05月23日,跳花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在传统的华夏文明中,"傩"是历史久远并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具有强烈宗教和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起源于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傩舞是赣傩的主要表演形式,素有中国舞蹈"活化石"之称。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傩舞的组织称为“傩班”,成员一般有八至十余人,常有严格的班规。...傩舞常在傩仪仪式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和节目表演阶段出现,各地的傩舞节目丰富,兼具祭祀和娱乐的双重功效。2006年5月20日,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现在,龙舞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龙舞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 【展开全部】 【 详细>>】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朝鲜族农乐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2006年5月20日,朝鲜族农乐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传统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由男子表演,有歌颂英雄的含义。2006年5月20日,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联合申报的“英歌(普宁英歌、潮阳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女英歌矫健优美,柔中带刚,表演起来轻盈活泼,飒爽多姿,表现了喜悦欢乐的心境和热烈的情绪,适合于喜庆的游行。 【展开全部】 【 详细>>】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锅庄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等几种,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也有将之区分成“群...众锅庄”和“喇嘛锅庄”、城镇锅庄和农牧区锅庄的。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 【展开全部】 【 详细>>】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由12个节目组成,全套演出需要5个小时。2006年5月20日,热巴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流传着很多热巴由来的传说。相传,人们在索扎、美利、生瓜三条河汇合处兴建一座九层楼寺庙,统治者诱惑人们来为他们建寺,由噶玛创始人之一米拉日巴组织五男五女在工余时间表演。 【展开全部】 【 详细>>】
滚灯,属传统民间舞蹈,流行于钱塘江畔的余杭、海盐等地。余杭滚灯源于浙江余杭翁梅一带,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是节庆和灯会期间表演的具有强烈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它是一种融体育、舞蹈于一体,集力与美于一身的优秀民族民间艺术项目,深受群众喜爱。2006年5月20日,余杭滚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余杭滚灯基本动作有缠腰翻滚、金猴戏球、旭日东升、白鹤生蛋、鹧鸪冲天、蜘蛛吐丝等。 【展开全部】 【 详细>>】
拍胸舞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乞丐舞等,是一种发源于福建省泉州地区的传统舞蹈,广泛流传于福建南部沿海泉州各县区以及漳州、厦门、台湾等地区。尤其在泉州地方,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小到各部门单位的集会庆典,里巷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喜庆,无不随处可见“拍胸舞”...身影。“拍胸舞”成为泉州、闽南地区最普遍、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泉州拍胸舞是福建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是古闽越族舞蹈之遗存。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