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非遗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民俗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226号 上传提供 0
导语 / INTRODUCTION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民俗,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民俗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民俗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民俗名单,包括春节等传统节日、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壮族歌圩、秦淮灯会、回族服饰、蚕桑习俗等。
国家级非遗传统民俗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区 遗产项目编号
彝族年 四川省 Ⅹ-129
洛阳牡丹花会 河南省 Ⅹ-103
婚俗 广东省等 Ⅹ-139
雪顿节 西藏 Ⅹ-31
朝鲜族服饰 吉林省 Ⅹ-109
哈萨克族服饰 新疆 Ⅹ-118
维吾尔族服饰 新疆 Ⅹ-117
畲族服饰 福建省 Ⅹ-110
黎族服饰 海南省 Ⅹ-111
彝族服饰 四川省等 Ⅹ-156
藏族服饰 西藏等 Ⅹ-113
壮族歌圩 广西 Ⅹ-46
传统服饰(赣南客家服饰) 江西省 Ⅹ-182
农历二十四节气 浙江省等 世界非遗,Ⅹ-68(国家级)
壮族铜鼓习俗 广西 Ⅹ-61
秦淮灯会 江苏省 Ⅹ-50
马仙信俗 福建省 Ⅹ-152
匾额习俗(赣南客家匾额习俗) 江西省 Ⅹ-151
瑶族服饰 广西 Ⅹ-67
大理三月街 云南省 Ⅹ-106
珠算 安徽省 世界非遗,Ⅹ-119(国家级)
抬阁 广东省等 Ⅹ-87
蟳埔女习俗 福建省 Ⅹ-97
马街书会 河南省 Ⅹ-58
三月三 海南省等 Ⅹ-12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江苏省 Ⅹ-63
朝鲜族百种节 吉林省 Ⅹ-160
民间社火 广东省等 Ⅹ-54
鄂温克族服饰 内蒙古 Ⅹ-155
藏族天文历算 西藏 Ⅹ-121
七夕节(传统节日) 广东省等 Ⅹ-4
妈祖祭典 福建省等 世界非遗,Ⅹ-36(国家级)
打铁花 河北省等 Ⅹ-88
江孜达玛节 西藏 Ⅹ-79
泰山石敢当习俗 山东省 Ⅹ-53
祭敖包 内蒙古等 Ⅹ-40
黄帝陵祭典 陕西省等 Ⅹ-32
那达慕 吉林省等 Ⅹ-48
敬老习俗(壮族补粮敬老习俗) 广西 Ⅹ-178
朝鲜族花甲礼 吉林省等 Ⅹ-89
火把节 云南省等 Ⅹ-10
柯尔克孜族服饰 新疆 Ⅹ-159
布依族服饰 贵州省 Ⅹ-157
鄂温克族瑟宾节 黑龙江 Ⅹ-125
祭祖习俗 广东省等 Ⅹ-90
独龙族卡雀哇节 云南省 Ⅹ-23
羌年 四川省 世界非遗,Ⅹ-82(国家级)
秀山苗族羊马节 重庆市 Ⅹ-163
装泥鱼习俗 广东省 Ⅹ-141
土家年 湖南省 Ⅹ-128
国家级非遗传统民俗介绍(部分)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十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为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2010年5月18日,中国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申报的“彝族年”入选,列入民俗项目。 【展开全部】 【 详细>>】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始于1983年,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它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2008年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婚俗是指与结婚有关的风俗,各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相亲结婚举行各具特色的婚礼,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2021年4月7日,民政部同意将河北省河间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吉林省永吉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东台市,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宁陵县,湖南省澧县,广东省广州市,重庆市大足区,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等单位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期三年。 【展开全部】 【 详细>>】
雪顿节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藏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节日,大都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在藏语中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2006...年05月,西藏自治区申报的雪顿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朝鲜族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棉之分。2008年6月7日,朝鲜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2008年6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联合申报的“哈萨克族服饰”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 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得更亮,绿得更翠。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 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2008年6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申报的“维吾尔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尤以闽省畲家妇女特色显著,并因地域、婚姻状态而纷呈异彩。闽东北畲族妇女发式称为"凤凰髻",16岁前少女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额前留"留海",畲族称为"布妮头"。2008年6月7日,畲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黎族服饰,主要是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织制缝合而成。远古的时候,有些地方还利用楮树或见血封喉树的树皮作为服饰材料。这种服饰材料,是从山上砍下树皮,经过拍打去掉外层皮渣,剩下纤维层,然后用石灰(螺壳烧成的灰)浸泡晒干而成。2008年6月14日海南省锦绣织贝有限公司申报的黎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形态有近百种。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凉山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 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2014年11月11日,彝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