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非遗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民俗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226号 上传提供 0
导语 / INTRODUCTION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民俗,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民俗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民俗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民俗名单,包括春节等传统节日、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壮族歌圩、秦淮灯会、回族服饰、蚕桑习俗等。
国家级非遗传统民俗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区 遗产项目编号
朝鲜族服饰 吉林省 Ⅹ-109
维吾尔族服饰 新疆 Ⅹ-117
火把节 云南省等 Ⅹ-10
雪顿节 西藏 Ⅹ-31
彝族服饰 四川省等 Ⅹ-156
藏族服饰 西藏等 Ⅹ-113
秦淮灯会 江苏省 Ⅹ-50
洛阳牡丹花会 河南省 Ⅹ-103
中元节 山东省等 Ⅹ-122
哈萨克族服饰 新疆 Ⅹ-118
珠算 安徽省 世界非遗,Ⅹ-119(国家级)
傣族泼水节 云南省 Ⅹ-8
畲族服饰 福建省 Ⅹ-110
婚俗 广东省等 Ⅹ-139
放河灯(松花江放河灯) 吉林省 Ⅹ-173
侗族服饰 贵州省 Ⅹ-158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江苏省 Ⅹ-63
打铁花 河北省等 Ⅹ-88
蟳埔女习俗 福建省 Ⅹ-97
祭敖包 内蒙古等 Ⅹ-40
惠安女服饰 福建省 Ⅹ-64
苗年 贵州省 Ⅹ-83
大理三月街 云南省 Ⅹ-106
壮族歌圩 广西 Ⅹ-46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习俗 广东省等 世界非遗,Ⅹ-107(国家级)
彝族年 四川省 Ⅹ-129
秀山花灯 重庆市 Ⅹ-51
泰山石敢当习俗 山东省 Ⅹ-53
苗族跳花节 贵州省 Ⅹ-76
锡伯族西迁节 新疆 Ⅹ-9
壮族铜鼓习俗 广西 Ⅹ-61
妈祖祭典 福建省等 世界非遗,Ⅹ-36(国家级)
鄂温克族服饰 内蒙古 Ⅹ-155
民间信俗 广东省等 Ⅹ-85
麦西热甫 新疆 世界非遗,Ⅹ-49(国家级)
抬阁 广东省等 Ⅹ-87
江孜达玛节 西藏 Ⅹ-79
长白山采参习俗 吉林省 Ⅹ-93
土族服饰 青海省 Ⅹ-115
都江堰放水节 四川省 Ⅹ-30
黎族服饰 海南省 Ⅹ-111
蒙古族服饰 内蒙古等 Ⅹ-108
马仙信俗 福建省 Ⅹ-152
七夕节(传统节日) 广东省等 Ⅹ-4
农历二十四节气 浙江省等 世界非遗,Ⅹ-68(国家级)
朝鲜族百种节 吉林省 Ⅹ-160
傣族服饰(花腰傣服饰) 云南省 Ⅹ-183
藏历年 西藏 Ⅹ-131
女书习俗 湖南省 Ⅹ-69
羌年 四川省 世界非遗,Ⅹ-82(国家级)
国家级非遗传统民俗介绍(部分)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朝鲜族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棉之分。2008年6月7日,朝鲜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 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得更亮,绿得更翠。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 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2008年6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申报的“维吾尔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 详细>>】
雪顿节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藏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节日,大都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在藏语中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2006...年05月,西藏自治区申报的雪顿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形态有近百种。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凉山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 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2014年11月11日,彝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藏族男性服饰分勒规(劳动服饰)、赘规(礼服)、扎规(武士服)三种;妇女服饰在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仪礼时的服饰变化较大,节日服饰都较平时着装富丽、盛重。现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橱中增添了西装、夹克等现代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饰情趣。但是,不少人在节日时仍然保持着传统着装。 【 详细>>】
秦淮灯会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每年持续50多天,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2006年05月20日,秦淮灯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地址:江苏省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始于1983年,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它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2008年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展开全部】 【 详细>>】
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2008年6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联合申报的“哈萨克族服饰”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