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快板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并流行于关中地区的一种新型曲艺品种。陕西快板是在秦腔剧中的“数板”(也叫“数罗汉”)的基础上,吸收了山东快书、练子嘴、快板书的表演形式演变而成的。乐器使用了曲子坐唱中的“四页瓦”。一般由一人演出,也有双人或数人演出的。表演者手执竹板或四页瓦,边打边说,多用关中方言,以说为主,间以道白。唱词句式长短不一,既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
  • 遗产项目编号: Ⅴ-144
  • 申报地区: 陕西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相关项目

项目序号:1442

项目编号:Ⅴ-144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曲艺

所属地区:陕西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

保护单位:陕西省曲艺家协会

历史溯源

陕西快板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陕西关中一带,由民间顺口溜演变而来。

艺术特色

陕西快板是板诵体的曲艺形式,以关中方言为标准语言,有单口、对口、群口等形式。其节奏明快、乡音醇厚、高亢激昂、风趣幽默。表演方式是按节奏打板表奏,但中间可以加“解说”或散文体“道白”。

地域分布

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同时辐射陕北、陕南和整个西北地区。

代表作品

陕西快板的曲目大部分是新创作的反映现代题材的,如《遇乡党》《戒酒》等。也有根据古典文学、戏曲故事改编的,或从山东快书等曲种移植来的,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这些曲目大多数短小精炼,有“比”有“兴”,朗朗上口,诙谐有趣。

传承保护

通过一系列的展演、交流、参赛,陕西快板新创作的作品得到了锤炼,打磨出一系列有温度有筋骨有力度的优秀作品。同时,涌现出了以杨锦龙、纪鸣亮、张竣豪、姬攀、阳阳、安军涛等为代表的青年快板演员和以袁靖、张宝杰等为代表的青年快板作者,为陕西快板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273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