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糍粑
0 赞数:0 #糍粑#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湘西糍粑是湘西地区特色风味小吃,流行于整个湘西地区。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过年糍粑主要是团圆节庆,同时糍粑也是一种很美味的食品。糍粑形状各异,通常以圆形为主。其作料也以各人的喜好为宜,通常有纯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粘米和糯米拌和,或者其他农作物,如高粱等做成的。做好的糍粑晾干后,放在水缸中浸泡,吃时捞出来就是了。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据乡土志书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1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土家人大方。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糍粑也很讲究,手粘蜂蜡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压,要做得光滑,美观。

制作方法

1、糯米洗净蒸熟。

2、茶油中放入黄色的蜂蜡,加热融化,涂抹在桌面、门板、石臼、木槌等用具的表面。

3、把糯米放进石臼中,用丁字型的大木槌用力捶捣。糯米粘性很强,一般是两个强壮的男人来,一上一下地“打”。

4、糯米捣成泥以后,铺点面粉在桌子上,乘热揪出拳头大的米团,压扁成饼,再用门板加重物压住,等糯米凉了就成型了。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0252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