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酸捞饭
0 赞数:0 #地方菜#
酸捞饭起源于山西省忻州河曲县,是忻州河曲著名的特色美食小吃。相传北宋年间,河曲人发现泡酸了的糜米饭有清热解渴的功用,于是用心制成酸汤将米放入,在15摄氏度以上酸汤中浸泡半天,使其发酵后澄出糜米即可做成酸粥,河曲人将这种粥称之为“酸稀粥”,在酸汤中煮至八成熟捞出后上笼蒸熟的米饭,称为“酸捞饭”或“糜糜饭”。河曲人做酸粥时还经常加入土豆、红薯块,酸捞饭一般配大烩菜食用。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北宋年间,辽兵经常侵犯北边,尤其是辽宋订立“澶渊之盟”以后,辽更摸透了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的脾性,趁机南侵,不断骚扰。山西的北部则首当其冲,深受战乱之若,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百姓遭受涂炭。相传当时的偏关河曲一带老百姓为躲避辽兵掠杀,白天逃至深山躲藏,夜间才敢悄悄回村。偏关、河曲一带老百姓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谷子、糜子、山药(即土豆)、黑豆等。常以糜米(糜子,黍的一个变种。)、谷米山药为主食。有时刚将糜米泡好准备煮饭,辽兵一来,只好将米丢下,几天后回来,米泡得发馊舍不得丢弃就凑合着煮粥吃,结果煮出的粥米味如酸奶,黄亮坚韧,别有一番滋味。

制作方法

河曲人发现泡酸了的糜米饭有清热解渴的功用,于是用心制成酸汤将米放入,在l5摄氏度以上浸泡4至8小时后澄出糜米即可做成酸粥,河曲人将这种粥称之为酸稀粥。在酸汤中煮至八成熟捞出后上笼蒸熟的米饭,称为酸捞饭或“糜糜饭”。久而久之,河曲人家家户户锅台上都有了一只“酸米罐”,里面泡着糜米,利用锅台的温度任其发酵,随吃随捞,子孙相沿,爱莫能舍。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063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