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07年,跟随苏格拉底学习,此前曾向克拉底鲁学习赫拉克利特哲学;向赫莫根尼学习巴门尼德哲学。
公元前392年,在这前后,撰写早期对话:《申辩篇》《小希庇阿篇》《查密迪斯篇》《拉黑斯篇》《李思篇》《尤息弗罗篇》《克里托篇》《普罗泰戈拉篇》。
公元前387年起,建立学院,前后撰写对话:《普罗塔哥拉》《美诺》《尤息德谟斯篇》。期间发挥自己的观点,制定出方法论,《裴德罗篇》《高尔基亚篇》《曼诺篇》《尤息底莫斯篇》《泰阿泰德篇》《智者篇》《政治篇》《巴门尼德篇》《克拉底鲁篇》。
公元前357年,放弃政治活动,全力著述,晚期著作有:智者、政治家、斐里布、蒂迈欧篇。
公元前348年,晚年最后的著作是:法律篇,伊璧诺米篇续篇,刚开篇即去世。
《斐多篇》《高尔吉亚篇》《曼诺篇》《大西庇阿斯篇》《克拉底鲁篇》《会饮篇》《理想国》《菲德罗篇》《泰阿泰德篇》《巴门尼德篇》《智者篇》《政治家篇《菲利布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等
柏拉图主义(Platonism)是数学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数学哲学观点,它起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此后在西方数学界一直有着或明或暗的柏拉图主义观念,19世纪,它在数学界几乎占了统治地。20世纪初,数学基础三大学派的争议刚趋平息,柏拉图主义观点又成为讨论的热点之一。
它以理念论为中心,包括宇宙论方面的宇宙生成说,认识论方面的回忆说,伦理观与社会政治观方面的四主德与理想国的学说,美学方面的“摹本”说,探求理念体系的概念辩证法以及教育学说等。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对后世西方哲学的影响极大
柏拉图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