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精武体育会在同盟会会员陈其美、农劲松、陈公哲等人的倡导下,邀霍元甲共同创办,是我国清末民初最早建立的民间体育社团。民国年间,精武体育会“以国术为根本,以武术为皈依”,云集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众多武林高手,倡导武林各派摒除门户之见,融各派于一炉,在我国近代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精武武术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体育、游艺、杂技。
  • 遗产项目编号: Ⅵ-75
  • 申报地区: 上海市 虹口区  
详细介绍 PROFILE +

1910年,精武体育会在同盟会会员陈其美、农劲松、陈公哲等人的倡导下,邀霍元甲共同创办,是我国清末民初最早建立的民间体育社团。民国年间,精武体育会“以国术为根本,以武术为皈依”,云集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众多武林高手,倡导武林各派摒除门户之见,融各派于一炉,在我国近代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精武体育会实践了孙中山的“强国、强种”精神,是全民健身的先行者和倡导者。最早将西方体育观念和训练方法引入中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武艺与西方体育的概念和内容有机结合,借鉴西方手段改造武术社团,最早在体育界提出“无文不能行远”,是最早有组织地向海外传授中华武术的体育社团。它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代表精武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倡导和发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还订有包括人格、风度、言行、服务、友谊等行为规范。

精武体育会提倡“体、智、德”三育并进和“乃武乃文”,体育以武术为主,逐步确立了初、中、高三级的“精武三十套武术基本套路”;德育上则积极提倡和实行“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精武精神。该会曾编辑出版《精武本纪》、《潭腿精义》、《潭腿卦图》、《工力拳》、《达摩剑》、《粤曲精华》、《新乐府》、《测光捷经》、《医说》等数十种作品和书刊,还自摄影片5卷66节。发展至今,世界各地已有包括美、英等在内的5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精武体育会,为中华武术的传播、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838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