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红油粉
0 赞数:0 #米粉#
全州红油米粉是广西全州的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红油而闻名,这种红油是通过长时间熬制而成,制作过程非常讲究,全州红油米粉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州人自古以来就有喜食辣味的习惯,因此在制作米粉时,人们会加入红辣椒油、骨头汤、黄豆和葱花等调料,使得米粉不仅口感爽滑,而且香气四溢。这种加入了红油和多种调料的米粉,因其独特的风味而被称为红油米粉,并从此在全州流传开来。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全州红油米粉系全州县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食品。它既可作主食,也是理想的风味小吃。

在广西的米粉种类中,能与柳州螺蛳粉比红的,全州红油米粉算一个;能与各地汤粉比鲜的,全州红油米粉也算一个。

在全州居住,早上叫醒人的,不一定是闹钟,而可能是破窗而入的红油米粉汤香,然后听到楼下店老板或者顾客那熟悉的声音:“再来个二两,多给一点黄豆!”

菜品特色

红油米粉是全州县的传统优秀风味小吃,制作工艺在全州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老祖宗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

原始的榨粉工具是有漏孔的大木勺,后改用大型的木榨工具,经不断改良,现在用的已是金属原料特制的压榨机。

红油米粉不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且具有营养学价值、药学价值及地方消费习俗和民间制作工艺的研究价值,故早已在区内外闻名遐迩。

本地人情有独钟的早点,就是红油米粉。而离乡在外的全州人,想起家乡就会想到红油米粉,红油米粉是游子们的思乡情结。

自古以来,全县城乡就有不少的红油米粉店,如今越开越多,家家生意红火。

改革开放后,全州红油米粉店开到了北京、天津、上海、浙江义乌、四川、湖南等外省市,成了广西地方传统食品中的精品。

制作方法

全州米粉基本上是沿袭祖宗传下来的制作技艺。

其制作方法是:选用青白色的大米,置水中浸泡2天(冬天泡3天),捞出洗净,磨成细浆,再盛入布袋中,榨去水分,做成粉坯子放入开水锅中煮至五六成熟,捞出粉坯放入米粉榨中,通过筛盘加压成线状流入锅里。

筛盘有粗细两种,用粗筛榨出的米粉,让其流入半开(水不能全开)的水中煮5~6分钟;用细筛榨出的细米粉落锅煮2分钟便可。

捞出浸在冷水中,粗米粉浸7分钟,细米粉浸5分钟。

捞出除去水分便可加配料食用。

在全州吃红油米粉,最好先找了座位再去买票。要不然,轮到你把红油米粉从店里橱窗端走时,回头一看,满店里的木凳子上不是坐着人,就是放着一碗碗红油米粉。

红油飘在汤水之上,虽然乍看起来只有那么一小块地方飘红,但筷子一搅,一提,那红色早已黏附在细细的粉上,顺着来风吹几口,“哧溜哧溜”几声,满口细粉在嘴里来不及细嚼慢咽,就和着涎水吸进胃里。

继而吹开汤面的红油,喝几口带有骨肉豆香的鲜汤,劲儿一下子冲到手腕上,满脑子清醒。

食用须知

吃红油米粉一定要注意细节,粉离不了汤,一口粉之后,应该有一口汤,那味才完整;穿了长袖衣的,或者上衣特别雪白的,则要离粉一两尺远,免得红油在筷子上抖动时“跳”到自己身上。吃一碗粉,却要脏掉一件衣服,那就别怪做红油米粉的师傅。

细粉、红油、筒骨黄豆汤,是全州红油米粉的“三剑客”,马虎了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吃出汤鲜粉滑的味。细心地找一找,入口即化的黄豆就在汤里面,一颗,两颗,不会很多,正因如此,为了不让黄豆碎屑溜走,较真的食客干脆把一碗汤全部灌进肚子里。

红油总是飘在汤水表面,这就让全州小孩吃相不雅,最后常常弄得“红光”满面。有慢性鼻炎的食客或者女孩子,吃红油米粉之前总要备足餐巾纸。对于这类食客来讲,其实吃起来过瘾,看起来也同样过瘾。有的热得实在不行,站起来透个凉,又坐下去“哧溜哧溜”几声地吃;有的辣得实在不行,大口大口地哈气或者找水喝,水咕咚落肚,胃口又来了,对着面前的一碗粉继续埋头“苦干”。

红油米粉是全州人的常规早餐之一,分素粉、肉粉两种。夏天,红油米粉与桂林米粉平分全州人的生活;冬天,红油米粉更胜一筹,要的是一身汗和一个“爽”字。传统红油米粉没有加青菜的习惯,油条是常备的。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468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