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冬面的名字由来 乌冬面的历史起源

温暖·生活家
0
摘要:乌冬面是用盐水来和的面,促使面团快速形成面筋,然后擀成一张大饼,再把大饼迭起来用刀切成面条。其口感介于切面和米粉之间,口感偏软。那么乌冬面为什么叫乌冬?乌冬面的历史起源故事是什么?当今日本的面食文化是受中国和西方的影响而形成,乌冬面便是因唐朝面食传入日本而产生。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乌冬面的由来吧。

一、乌冬面的名字由来

乌冬(udonn)undonn的发音是由unn-donn转变而来的,「乌冬」在日本也经常写成“うどん”,但是在比较有名一点的老字号,则经常写成另外两个汉字:饂(wen)饨。

起源自奈良时代就已兴盛的唐果子(即唐朝传来的糕点)──索饼(sakubei)、馎饦(hakutaku,中文音博拖)、馄饨(konton)。

索饼(sakubei)-用面粉及米粉揉制成细长交叉的油炸饼。阴历7月7日用以在驱除疟疾的仪式食用。索饼的系统,发展为现今的素面、五岛乌冬、稻庭乌冬。

馎饦(hakutaku)-用面粉揉制成绳状或是团状切割的糕点。演变为今日的馎饦(houtou)。

馄饨(konton)-面粉内包肉馅等,或煮或蒸的糕点。演变为今日的饺子或馄饨。

现今日本乌冬的形状诞生于室町时代(西元1336─1573)中期,元禄时代(西元1688─1703)也出现在江户、京都、大阪及琴平的乌冬店。

二、乌冬面的历史起源

一般认为乌冬面是日本的特色面条,但有一种说法是中世纪时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根据香川县的口头传说,乌冬面由弘法大师空海从唐朝带过去的,是一种较粗的面条。

日本历来小麦种植不普遍,缺少面食文化。因为濑户内海雨水稀少,很难种米而传授给赞岐人,一般认为,这就是现在的赞岐乌冬的原型。当今日本的面食文化是受中国和西方的影响而形成,乌冬面便是因唐朝面食传入日本而产生。

乌冬面在日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却由于地区差异等原因而逐渐式微。改革开放后,我国从日本引进乌冬面工厂化生产工艺,搭配祖国各地的不同菜式风格,创造出许多乌冬面的新吃法,乌冬面也因此受到国人的喜欢,乌冬面焕发出新的活力。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