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盐水浸泡
将活虾放入清水中,按每升水加30-50克盐的比例调配盐水(浓度约3%-5%),浸泡10-15分钟,盐水渗透压可逼出虾体内黏液和杂质,同时杀菌,浸泡后需用清水冲洗2-3次,避免残留盐分导致菜肴过咸。
2、小苏打辅助
若需深度清洁,可在盐水中加入一勺小苏打,抓拌溶解后浸泡20分钟。小苏打吸附杂质,与盐协同作用能更彻底清除寄生虫和藻类。
1、牙签挑取法
定位虾背第二节关节缝隙,牙签平行虾背斜插1mm,轻挑后匀速拉出虾线。操作时保持虾身平放,避免断裂。
优点:虾体完整,适合白灼、清蒸等菜式;缺点:需耐心,新手易残留。
2、开背法
沿虾背中线剪开外壳至尾部(深度约虾肉1/3),刀尖轻挑暴露虾线后整根剔除。
优点:去线彻底,便于入味;缺点:破坏虾壳完整性。
3、徒手挤压法
捏住虾头与虾身连接处,轻挤头部胃囊,顺势带出整条虾线。可配合吸管辅助,避免脏手。
优点:无需工具,速度快;缺点:力度不当易致虾头断裂。
4、冷冻辅助法
鲜虾冷冻20分钟至半僵硬状态,虾线变脆后捏住尾部或头部轻松抽出。
优点:效率高,减少断裂;缺点:过度冷冻影响虾肉弹性。
1、处理方法
活虾洗净后冷冻15-20分钟,使虾体微硬、肌肉收缩,便于壳肉分离,捏住虾头与身体连接处,反向扭转180度分离头部,连带去除虾线,抓住虾尾,向后轻拉使虾壳完整脱落,虾仁用冰水或淡盐水浸泡5分钟去腥增弹。
2、辅助方法
扭断法:捏住虾头与虾尾反向扭转,推挤使虾肉脱出,适合中小型虾。
剪刀法:沿虾背中线剪开外壳,挑出虾线后向两侧剥离,适合保留虾尾造型。
分段法:将虾体分3-4段,每段挤压使虾肉弹出,适合制作虾滑。
1、定位关键部位
虾头分为可食用的虾黄(生殖腺)和需去除的虾胃(消化腺)。从虾头背部数到第三个关节处下刀,避开虾黄区域,使用剪刀斜剪掉虾枪(头部尖锐部分)和虾嘴,避免被刺伤。
2、分离虾胃与虾黄
用剪刀尖轻挑虾胃(黑色沙囊状结构),连带沙囊一并剔除,注意不要破坏下方金黄色的虾黄,也可从虾头与身体连接处斜剪,直接暴露胃囊后剔除。
3、清洗与后续处理
剔除虾胃后,用牙签从虾头第三节插入挑出虾线,最后用清水轻冲,小龙虾需额外刷洗腹部和钳子。
1、开背
活虾冷藏10分钟,用消毒剪刀沿虾背中线剪至倒数第二节,深度以见虾线为度,剪刀呈30-45度角防剪断虾肉,也可以用菜刀刀背轻压虾背至微扁,再沿中线划开,适合厚壳虾。
2、去壳留尾
活虾冷藏10分钟降低活性,从虾腹第三节甲壳处掀开,顺势向尾部剥离,捏住虾头与身体连接处扭转90度分离,保留尾部甲壳,沿虾背中线剪开外壳至尾部,挑出虾线后从剪口两侧剥壳。
1、专用工具配置
建议使用不锈钢剪刀(开背/去头)、牙签(挑虾线)、镊子(清理虾胃)等专用工具,避免与熟食工具混用。处理前需用沸水烫洗或75%酒精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必须佩戴加厚PVC手套(防虾刺扎伤),若手部有伤口需用防水创可贴密封,处理活虾时建议戴双层手套,降低海洋创伤弧菌感染风险。
2、防划伤操作要点
左手拇指压住虾头,食指固定虾尾,剪刀斜45度下刀可避免滑脱,处理大龙虾时,先用筷子插入尾部排泄孔放尿,再剪除虾枪和腹足,避免被钳夹伤。
虾枪(头部尖刺)、虾须、虾脚等部位易划伤,需用剪刀先剪除,开背时沿虾背中线剪至倒数第二节,深度不超过2mm,避免剪断虾线或伤手。
3、安全处理流程
预处理镇静:活虾冷藏10分钟(4℃)或冰水浸泡5分钟,降低活动性后再操作,可减少挣扎导致的划伤风险。
操作台面管理:使用易清洁的塑料砧板,铺一次性厨房纸吸收汁水,避免木质台面藏污纳垢。处理时保持台面干燥,防止工具打滑。
应急处理:若被虾刺扎伤,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碘伏消毒。出现红肿发热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