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鱼
0 赞数:0 #海水鱼#
马友鱼学名四指马鲅,也叫午笋鱼,被誉为“鱼中千层糕”,它的肉质分层,宛如千层蛋糕,口感细嫩如豆腐,鱼身中间只有一根大骨,几乎没有小鱼刺,适合不会吐刺的人食用。马友鱼肉质鲜美,细腻而爽口,脂肪厚度超过10%,高出一般鱼类甚多,且易烹调,不管是清蒸、煎焗都风味十足。马友鱼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马友鱼中含有的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DHA、钙磷铁等营养物质比一般鱼类要高出很多,常食用可以补脑。马友鱼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4年 ver 3.1)——濒危(EN)。
  • 中文学名: 四指马鲅
  • 拉丁学名: 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 英文名: Fourfinger Threadfin
  • 别称: 马友鱼、午鱼、午笋鱼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索动物亚门
  • 纲: 硬骨鱼纲
  • 亚纲: 辐鳍亚纲
  • 目: 鲈形目
  • 科: 马鲅科
  • 属: 四指马鲅属
  • 种: 四指马鲅
详细介绍 PROFILE +

马友鱼常见种类

1、多鳞四指马鲅

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为Jordan&Evermann1902年命名,模式标本采自中国台湾,分布于中国及日本沿岸,不见于其他海区,为中、日两国共有的地方种。主要特征:侧线有孔鳞9395,侧线上鳞1112,侧线下鳞16;生活时胸鳍鳍膜深灰黑色。

2、四指马鲅

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a)为Shaw1804年命名,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分布于波斯湾至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广大海域,但不见于中、日沿海。主要特征:侧线有孔鳞7374,侧线上鳞910,侧线下鳞1314;生活时胸鳍鳍膜艳黄色,与多鳞四指马鲅有明显的区别。

以往中外学者将产于中、日沿岸的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鉴定为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a),这是一种误鉴。应予以纠正,产中国的应为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

马友鱼生长与分布

马友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北部和太平洋西部,自波斯湾向东分布至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向北至中国和日本。在波斯湾主要分布于巴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马友鱼在中国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渤海,在长江口水域见之于长江口北支和南支、崇明东滩沿岸以及杭州湾北部汇芦潮港、奉贤杯林和金山县金山嘴一带。

马友鱼形态及特征

背鳍Ⅷ,Ⅰ-14;臀鳍Ⅲ-15;胸鳍18+4;腹鳍Ⅰ-5;尾鳍19~21。鳃耙67+78

体长为体高4.14.3倍,为头长3.73.8倍。头长为吻长7.47.8倍,为眼径长4.44.9倍。

体延长侧扁。头中大,前端圆钝。吻短,圆突,稍短于眼径。口大,下位,口裂微斜,向后伸达眼后缘下方。唇不发达,仪见于下颌近口角处。舌大,前端圆,游离,位于口腔前部,无舌齿牙细小,绒毛状,上、下颌牙带外露;犁骨牙丛呈三角形;腭骨牙丛呈长条形。眼较大,位于头前部,近吻端。脂眼睑发达,呈长椭圆形,遮盖眼球。眼间隔宽阔,隆起,为眼径一倍余。鼻孔每侧2个,小,相距甚近,紧靠眼前方;前鼻孔圆形,后鼻孔成裂缝状。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条。前鳃盖骨后缘具细锯齿。鳃耙细长。

体被栉鳞,中等大,除吻部外余均被鳞。第二背鳍、臀鳍及胸鳍基部均被鳞鞘,除第一背鳍及胸鳍游离鳍条外,各鳍均被细鳞。胸鳍及腹鳍基部具腋鳞,长尖形;两腹鳍间有一个三角形鳞瓣。侧线平直,完整,后方伸至尾鳍下叶。

背鳍2个,分离,相距较远。第一背鳍起点距第二背鳍起点较距吻端为近;第二背鳍起点距尾鳍基底较距吻端为近。臀鳍与第二背鳍形态相似,位第背鳍第三鳍条下方,后缘均呈凹形胸鳍低位,中等长,其下部具4游离丝状鳍条,长度约与胸鳍最长鳍条相等。腹鳍约位于胸鳍中下方,短于胸鳍。尾鳍深叉形,上下叶约等长。

腹膜浅黄色。肠粗短,稍盘回,约为体长的一倍。胃呈囊状,幽门盲囊细小,约300个以上肝分2叶。无鳔。

体背侧面灰青带黄色腹部银白色。背鳍、臀鳍及尾鳍均为灰色,边缘带煕色;胸鳍后部黑色;腹鳍白色。

马友鱼生活习性

马友鱼为暖温性海产鱼类,具广盐性,在淡水、咸淡水和海水环境中均可生活。喜栖于沙底或泥底,水深23米以内沿岸浅水区和河口,亦进入河流下游江段。成鱼经常成对或单独生活,喜群栖性,常成群洄游,不集成大群,有季节洄游之习性,会随着渔期到来而大量涌现。胸鳍下部游离的丝状鳍条是其在浑水中生活的重要触觉器官。食性杂,主要摄食底栖生物。幼鱼在河口栖息,以枝角类、桡足类、端足类和等足类等无脊椎动物为食;体长50毫米的幼角以箭虫、头足类虾的幼体和多毛类为食。成鱼以虾和鱼(以鲻科鲲科和石首鱼科鱼类为主)为食,偶尔也摄食一些多毛类无脊椎动物各种饵料成分的出现频率随季节而异。

马友鱼繁殖方式

马友鱼性成熟最小型雄性体长225毫米,雌性体长285毫米。为雄性先熟雎雄同体。35月在河口产卵。怀卵量36.2356万粒。南海珠江口生殖期45月,海南省西海岸13月,黄海(江口)46月,属一次产卵类型。怀卵量较大。成熟卵呈球形,浮性性,卵径0.850.95毫米,具油球1个,油球径0.290.33毫米。每年5月上旬向港湾作生殖洄游,7月上旬以后向深处游去。

马友鱼食用方法

马友鱼骨头烹调制作适用于清蒸、红焖等,也可以用于香煎、冬菜焖。马友鱼鱼子腌制之后可以制成名贵食品——鱼子酱。马友鱼肉质细嫩,而且分层,像千层糕一样层叠起来,如果腌制之后就会一层层分开,所以制作咸鱼的味道也很好。

马友鱼价值及其他

马友鱼比一般海鱼类含有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DHA、牛磺酸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铁、磷、钙都要多,而且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具有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DHA(俗称脑黄金)是大脑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能促进婴儿大脑细胞发育,提高眼睛的暗适应能力,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和思考能力,所以人们说多吃鱼的人会聪明。

马友鱼的脂肪含量为10%,比一般的鱼类要高出许多,蛋白质的含量也很丰富,有补虚劳、健脾胃的功效,据我国著名药典《中华本草》上记载,马友鱼还是一味消食化滞药,捕捉鲜鱼除去鳞片及内脏后炖食可治饮食积滞。

马友鱼是海水鱼吗

马友鱼主要的分布地区就是我国的东南沿海,因此从生活环境来看马友鱼就是海水鱼,生活在海水之中。不论是野生的马友鱼还是人工养殖的马友鱼,都可以生活在海水之中,另外人工养殖也可以不用海水,采用淡化养殖的方式。马友鱼对盐度的适应性比较好,盐度范围处于0.03%-0.3%之间时,马友鱼都可以在其中生活,从这个方面来说属于广盐性的鱼。

马友鱼怎么钓

马友鱼属于中深海鱼,喜欢群居。钓鱼者通常用路亚钓法,其中亮片的效果比较好,其次是铁板。收线时抬起竿尖,中快速收线。或者采用浮钓,钓饵不限,红虫,海虾等,死虾都可以。马友鱼喜欢群居,喜欢水流和追逐小鱼,如果海面平静,小鱼自由的游来游去,基本无鱼可钓。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357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