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技,顾名思义,就是用双脚来舞弄各种道具的杂技表演,属于杂技中一门“躺着”来表演的节目,是重庆今年入选的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蹬技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它在汉代的百戏杂技节目中就已有雏形;民国时期,蹬技开始在巴渝地区流行。如今的“重庆蹬技”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仍保持着多项纪录,在舞台上大放光彩。
  • 遗产项目编号: Ⅵ-109
  • 申报地区: 重庆市
详细介绍 PROFILE +

相关项目

项目序号:1470

项目编号:Ⅵ-109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所属地区:重庆市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

保护单位:重庆杂技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

艺术特色

表演蹬技时演员会仰卧在特制的座子上,用双足承接和舞弄道具。蹬技最大的亮点在于使用的道具样式多样、技巧花样,轻如扇子、纸伞,重如大缸、八仙桌等,都能在演员的脚上“跳舞”。

由于道具轻重不同,蹬技有“轻蹬技”和“重蹬技”之分。因为重的有压力,会自然回弹回来,而轻的压力比较小就更难掌控。所以“重蹬技”往往比“轻蹬技”更容易上手。

“轻蹬技”中的“蹬伞”是重庆杂技艺术团具有开创性的独门绝技,上世纪50年代重庆首创后,再向全国杂技院团普及。从最开始的一把伞,到现在的10把伞,表演者不断地刷新着纪录。中国第一个表演蹬伞的杂技院团,就是重庆杂技团。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222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