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重庆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名录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0
导语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人们从远古时期就开始用肢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生产的情感。传统舞蹈通常依附于本地区或民族特有的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活动,突显出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生产生活的独特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狮舞、土家族摆手舞、玩牛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市国家级非遗之传统舞蹈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Ⅲ-4 龙舞(铜梁龙舞)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重庆市 重庆市铜梁区文化馆(重庆市铜梁区龙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铜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Ⅲ-5 狮舞(高台狮舞)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酉阳摆手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Ⅲ-121 玩牛 传统舞蹈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声明:以上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重庆市国家级非遗之传统舞蹈项目介绍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河流域,以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为主要传承地。摆手舞它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小摆手,土家语叫“Sevbax(舍巴)”或“Sevbaxbax(舍巴巴)”;大摆手,土家语称为Yevtixhhex(...叶梯黑)。它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 【展开全部】 【 详细>>】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狮舞的生动描写。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根据狮子假型制作材料和扎制方法的不同,各地的狮舞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展开全部】 【 详细>>】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现在,龙舞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龙舞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 【展开全部】 【 详细>>】
玩牛起源于古代自然崇拜。在农耕文明时代,耕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显得尤其重要,于是通过农时节令和喜庆场面,表达人们对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愿望,玩牛民间舞蹈习俗就应运而生。玩牛一般需要七八个人配合,一人扮演手持道具的放牛大哥,另外两人在牛道具内扮演牛身,其他四人为锣鼓手。2014年11月11日,重庆市石...柱县传统舞蹈“玩牛”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