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酱油
0 赞数:0 #酱油#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三伏酱油也叫三伏老油,是江苏省盐城市的名特产。三伏酱油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以优质的面粉做成坯饼,采用民间传统的酿造工艺制曲发酵,经过盛夏头伏、中伏、末伏的日晒夜露,抽出的酱油取名为“三伏酱油”,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成分,营养价值极高,质地醇厚,味道咸中夹甜,美味可口,是烹调、凉拌、佐餐理想的调味佳品。
详细介绍 PROFILE +

三伏酱油品质特点

三伏酱油,没有任何添加剂提味,没有任何防腐剂,也没有增稠调色剂。该产品葡萄糖成分含量高,质地醇厚,味道咸中夹微甜,美味可口,虽出油率不高,但是口味更加醇香。

三伏酱油制作方法

三伏酱油经历百年,仍保留了最传统的制造技术。酿制酱油时,要先选取适量大豆、小麦等原料放在木()桶里。以砻糠作为燃料(现大多以煤为燃料)用水蒸煮至烂熟。蒸煮时又将大豆蒸熟拌入面粉,置于竹匾内,使之发酵,入缸时加盐水,然后经历三伏长时间的曝晒。待酱坯完全成熟,用压榨法榨出酱油,最后经过三年曝晒才最终制成三伏老油。

三伏酱油酿制过程精细复杂,就连选料、用具也十分讲究。拿三伏酱油蒸煮来说,蒸煮的时候,要每天晚上进行四至五次翻料,以免温度过高,造成原料“烧”坏,同时防温度过低而失去制曲效果。

兰溪三伏酱油的酿制,以黄豆、小麦粉、食用盐和饮用水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制曲、发酵,抽取新鲜酱油,而后晒足365天,制作过程全是手工。传统的三伏酱油不仅制作工艺复杂,节奏慢,从一颗黄豆到一滴酱油,最快也要半年。

三伏酱油保护措施

2004年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章恒升”注册商标,恢复三伏老油的传统酿造工艺。20064月,在兰溪市上华街道雅滩村建立“兰溪市章恒升酱园”,占地4亩,恢复三伏老油的生产。2007年,在第七届西湖博览会上,该品牌获得“消费者最喜爱的产品”的奖牌。200811月,章恒升酱园被浙江省经贸委认定为全省第一批“浙江老字号”品牌。“三伏老油酿造技艺”先后入选兰溪市、金华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伏酱油历史起源

明清时期,兰溪商业发达。咸丰三年(1853),安徽省绩溪县弃官从商的商人章筠,为避战乱来到兰溪,在城内水门九坊星巷(今属云山街道)开始创办章恒升酱园。1915(民国四年),三伏老油获“巴拿马——大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1929(民国十八年),“三伏秋油”获首届西湖博览会优等奖。后来三伏酱油制造技术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与此同时,游埠镇的三伏酱油也非常有名。光绪三十年(1904),方裕美和方裕宝姐弟俩在“方豫丰酱园”的基础上,创办了方豫丰酱坊,兼营酒坊。民国二年(1913),由两浙盐运使司颁发“官酱园”司烙印牌一块。民国十五年(1926)为加酿精制三伏太油,酱酒两坊分开,其中酱坊设于现厂址。酱油车间于195112月,由兰溪县人民政府接管源茂、方豫丰两家酱园,组成地方国营企业游埠酱园,1954年改称游埠酱油厂。1659年并入兰溪酱油厂,游埠设车间。19857月酒厂和酱油厂合称为兰溪市酿造厂,19944月乡镇企业转制,从此该厂成了私营企业。现改名为兰溪市万源调味品厂,厂名有自“万源”而上,溯“万源”而长之文化意蕴。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680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