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茵陈蒿汤的出处
茵陈蒿汤源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 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汪昂(清)·《汤头歌诀》: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二、茵陈蒿汤组成配方是什么
1、药物组成
茵陈六两(18g),栀子十四枚(12g),大黄(去皮)二两(6g)。
2、加减化裁
若湿重于热者,可加茯苓、泽泻、猪苓以利水渗湿;热重于湿者,可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祛湿;胁痛明显者,可加柴胡、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三、茵陈蒿汤怎么煮
1、传统煎法
茵陈先煎,水1.2L煮至600ml,加栀子、大黄再煮至300ml,分三次温服,服药后小便应呈皂荚汁状赤色。
2、现代简化法
茵陈冷水浸泡30分钟后先煎20分钟,加入余药再煎15分钟,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3、关键要点
禁用铁器煎煮,大黄后下可减轻泻下作用。
四、茵陈蒿汤有什么功效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禁忌人群:阴黄、脾胃虚寒泄泻者禁用;孕妇、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者、蚕豆病患者慎用。
五、茵陈蒿汤最多喝几天
1、常规疗程建议
急性病症(如急性黄疸):建议连续服用10-14天,待黄疸消退后逐步减量或停药。
慢性调理(如湿热体质):以2-4周为1个疗程,需间隔3-5天再评估是否继续,慢性肝病患者建议间歇性服用(服2周停3-4天)。
2、最大连续服用限制
阳盛体质/急症:最长连续天数≤30天,需定期复诊调整。
阳虚/脾胃虚弱者:最长连续天数≤7天,避免苦寒伤阳。
新生儿黄疸(药浴):最长连续天数≤5天,观察皮肤黄染消退情况。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如有身体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明确诊断,谨遵医嘱治疗,请勿轻信网上建议。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