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构原价是什么意思
虚构原价通常指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标示的原价并非是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或者从未有过交易记录却虚构一个原价。这种行为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获得了较大的优惠。
虚构原价是价格欺诈的一种常见形式,即经营者故意标高商品或服务的原价,再通过打折、降价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实际上消费者并未获得真正的优惠。
二、虚构原价的认定及处罚
1、虚构原价的认定
虚构原价是指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标示的原价属于虚假、捏造,并不存在或者从未有过交易记录。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制造降价的假象,从而诱导消费者进行交易。例如,某商家在促销活动中标示某商品的原价为1000元,现价800元,但实际上该商品从未以1000元的价格销售过,这就构成了虚构原价的行为。
2、虚构原价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经营者有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包括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将受到以下处罚:
(1)责令改正:价格主管部门会首先责令经营者立即停止虚构原价的行为,并恢复到合法的价格标示状态。
(2)没收违法所得:如果经营者通过虚构原价获得了非法收益,这部分收益将被依法没收。
(3)罚款:根据违法所得的金额,经营者可能需要支付一定倍数的罚款。具体地,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也会受到相应的罚款处罚。在某些情况下,如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4)警告:在没有违法所得的情况下,价格主管部门还会对经营者给予警告,提醒其遵守价格法律法规。
(5)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如果虚构原价行为情节严重,价格主管部门有权责令经营者停业整顿,甚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从而取消其经营资格。
三、虚构原价违法所得如何计算
按照市场原本本价格计算。《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十六条 本规定第四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中的违法所得,属于价格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多付价款的,责令经营者限期退还。难以查找多付价款的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的,责令公告查找。
四、虚构原价如何维权
一旦遭遇虚构原价行为,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保留相关证据:消费者应妥善保存与虚构原价行为相关的证据,如购物发票、促销活动的记录、消费记录、促销广告等。
2、向相关部门投诉:消费者可以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物价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3、提起诉讼:如果虚构原价行为给消费者造成了重大损失,消费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旦维权成功,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还可能获得“退一赔三”等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