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式月饼的前身是桥墩月饼,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末五代吴越国时期,作为军粮存在已有千年历史。
民国初年,温州苍南的丁源兴糕饼店在桥墩镇创立了传统制作工艺,经过300多年发展,融合浙南、闽东饮食文化形成独特风味。
2025年8月,温州市食品行业协会发布《瓯式月饼》团体标准,正式将“桥墩月饼”更名为“瓯式月饼”。
其中“瓯”源自温州古称“东瓯”,赋予其历史文化底蕴,使其从地域特产升华为承载瓯越文化的非遗金名片。
1、饼大如盘
个大、粗犷,半斤算迷你的,一两斤是常态。打开沉甸甸的月饼礼盒,里面只有一个。桥墩镇曾烤了一个特大月饼,直径80厘米,重达68斤。为什么要把月饼做得这么大?当地是有说法的。在桥墩镇,月饼是外婆送给外孙的礼物,月饼越大越有面子,馅料越足心意越足。
2、馅料丰富
论起月饼的馅料,五仁算复杂的,但跟瓯式月饼没得比。除了花生、芝麻、桂圆、果脯等常规食材,还有猪肉、冬瓜糖、葱等特色食材,近二十种。集水果、坚果、猪肉、海鲜于一体,也只有瓯式月饼能做到,堪称月饼界的“黑暗料理”。
3、口感好吃
瓯式月饼烘烤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大多月饼原材料是熟的,而瓯式月饼的馅料却是生的,包括猪肉。在约260度的高温烘烤下,油料和面粉相融,松酥宜口,油而不腻。
丁源兴 温州丁源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林淑盛 温州林淑盛食品有限公司
桥墩门 浙江桥墩门食品有限公司
吴玉源 温州吴玉源食品有限公司
陈玉成 温州桥墩陈玉成食品有限公司
瓯式月饼制作方法
用料:面粉、猪油、糖、开水、肥肉、红瓜、绿瓜、冬瓜茶、蜜枣、花生仁、黑芝麻、白芝麻、糯米粉、盐、香葱。
做法:
1、面粉、猪油、糖的比例为4:1:1,用适量开水把糖拌匀,加入猪油和面粉揉团,放边上醒发,大概30分钟,要盖盖子或保鲜膜以防变干,皮的状态是很软的那种。
2、馅料需提前一天把肥肉和糖5:2拌匀腌制,中间间隔着搅拌几次,这样腌制出来的肥肉比较脆,像冬瓜糖口感,喜欢油水多一点可以放多一点肥肉。
3、咸口的馅的材料,香葱要用烤箱烘干水份,但是不能太干,咸口馅中油的部分用植物油和猪油比例1:1来代替。
4、花生烤熟去皮,黑芝麻烤熟,其余馅料切丁,大一点,把所有馅料混合加入植物油和面粉、糯米粉,炒熟的粉与植物油慢慢加入馅料中,直到抱团即可。
5、拿出醒好的皮,包的时候注意不用把皮弄破,破了再补点,包好压扁后最好各个部分皮都差不多厚,这样成品比较均匀。
6、外皮面团和馅料1:2,包好压扁裹上白芝麻。
7、放入烤箱上火230下火210烤制表皮金黄酥脆即可,大概20分钟,出炉冷却可切开食用,放置一到两天回油更好吃。
瓯式月饼独特的制作技艺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瓯式月饼藏在深巷无人知,十几年前产值仍只有1000多万元。这里有产品单一的问题,也有销售渠道之困。
近年来,老产业之所以迎来蓬勃发展,在于当地企业不断推陈出新。在口味上,推出了蛋黄板栗、抹茶、流心等适合年轻人口味的月饼。在丰富口味的同时,不变的是高温烘烤等制作工艺,保持了香酥的口感。
2023年中秋前,当地还推出了一款无蔗糖九制黄精月饼,将节庆和养生结合。这款月饼特别适合馈赠长辈,受到市场好评。
苍南大力发展农村淘宝和电子商务物流基地,为农特产品打开了销售空间。如今,走在桥墩街头,除了月饼店,最多的就是快递门店。
通过网店、抖音直播带货等线上渠道,瓯式月饼卖到了全国各地以及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年产值超过了3亿元。由于瓯式月饼严格选用新鲜的本地猪肉,还带动了周边的生猪养殖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