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红鲤
0 赞数:0 #地方特产#
荷包红鲤是鲤形目鲤科鱼类,原产地是江西省婺源县,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全身色泽橙红鲜艳,形似荷包,故称荷包红鲤鱼,形状十分可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被誉为“人间天物”。荷包红鲤除了观赏价值,还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鱼肉营养丰富、肉嫩汤鲜,是食用、药用、观赏俱佳的国家级优良淡水鱼种,已列为国宴之珍。
  • 中文学名: 荷包红鲤
  • 拉丁学名: Cyprinus carpio Red var vuyuanensis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硬骨鱼纲
  • 亚纲: 辐鳍亚纲
  • 目: 鲤形目
  • 亚目: 鲤亚目
  • 科: 鲤科
  • 亚科: 鲤亚科
  • 属: 鲤属
  • 种: 鲤鱼
  • 亚种: 亚 种
  • 分布区域: 江西省婺源县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荷包红鲤是鲤形目鲤科鱼类。荷包红鲤头小、背高、体宽、背部隆起,腹部肥大,形似荷包,口端位,须2对,背鳍、臀鳍有硬刺;全身红色,无斑点,腹部淡红色;荷包红鲤是短体型的品种,犹如荷包蛋形,和金鱼中的蛋金很相似,故称荷包红鲤 ;根据其颜色,区分有两类,一类是全红色的,俗称红鲤;二是全红色而背部却有一块黑斑的,俗称火烧鲤。

荷包红鲤在中国原产地是江西省婺源县。栖息于水底层,对环境适应性强。适宜水温20~32度。病少,杂食性,以螺、水蚯蚓、水生昆虫幼虫等为主要食物,也吃水生植物、有机碎片和丝状藻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2龄性成熟,3~5月为繁殖期,流水或静水均可产卵。受精卵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孵化,水温17.8~18.6度,4~5天孵化出苗。

荷包红鲤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形似“荷包”,体色全红,有观赏价值;因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品位上乘而倍受各档次宴会之青睐,并上了中国国宴席。1996年被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适宜推广的水产优良新品种,目前,在中国婺源县已建立荷包红鲤原种场,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并已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养殖。

地域产地

原名洛鲤,产于江西省婺源县,至今已有300多年养殖历史。经选育,性状稳定,达到地方优良品种要求,已推广到20多个省、市,并成为与其他鲤鱼杂交的优良亲本。荷包红鲤和婺源绿茶、龙尾砚(歙砚)、江湾雪梨一起被称为“婺源四色”,与兴国红鲤、玻璃红鲤并列为“江西三红”。

养殖技术

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头小,背高,体宽,尾柄短,腹部较大,形似荷包。口下位,口须2对。体色背深桔红色,体侧桔红色,腹部白色。

繁殖习性

性成熟年龄:雌鱼3~4龄,雄鱼2~3龄。雌雄鱼比为1︰1。

产卵类型:性成熟个体性腺一年成熟一次,多次产卵。

产卵季节:在春天,繁殖水温16~25℃,最适水温18~22℃ 。

产粘性卵,受精卵径在1.31~1.7mm。

养殖技术

长3~4厘米鱼种,混养在鱼种池中,每亩65尾;一冬龄鱼种套养在成鱼池内,每亩130尾;养成鱼,每亩池放鱼种300尾左右适当搭配鲢鳙鱼,喂给配合饵料、糠、麸、枯饼等。

杂交

荷包红鲤还是重要的杂交亲本,杂交亲和力强,容易与其他鲤鱼杂交,杂交后代大多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荷元鲤、岳鲤、三杂交鲤和建鲤等均以荷包红鲤作为母本,将荷包红鲤的卵核移植到鲫鱼的去核卵中培育出了鲤鲫移核鱼,颖鲤父本就是鲤鲫移核鱼,用荷包红鲤与黑龙江野鲤和锦鲤杂交培育出了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和锦鲤抗寒品系,大大提高了荷包红鲤和锦鲤在严寒地区露天越冬的成活率。荷包红鲤对促进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历史起源

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时任户部右侍郎、总理漕储的婺源人余懋学(死后追封为工部尚书)将荷包红鲤献给明神宗,以示家乡“物华天宝”。明神宗目睹荷包红鲤雍容华贵之体态,鲜妍吉庆之色彩而龙颜大悦,称之为“圣鱼”,奉养于故宫御范池中,使之得以“长伴君侧”。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000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