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
0 赞数:0 #教育家#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年-1670年),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被誉为“教育学之父”。他提出“泛智论”,主张普及教育,打破阶级、性别限制,构建从母育学校到大学的统一学制系统;首次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与​​学年制​​,奠定近代教学组织形式基础,其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 中文名: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
  • 外文名: Jan Amos Komenský
  • 别号名称: Iohannes Amos Comenius
  • 出生日期: 1592年03月28日
  • 性别:
  • 国籍: 捷克
  • 民族: 摩拉维亚
  • 星座: 白羊座
  • 生肖:
  • 去世日期: 1670年11月15日
  • 职业职位: 教育家
  • 主要成就: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详细介绍 PROFILE +

主要经历

1608年,受兄弟会资助,入普列罗夫市的拉丁文法学校学习。在校三年期间,他刻苦自励,发奋学习,成绩优秀,表现出卓越的才能。

1611年毕业后,被“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伯恩大学学习。大学期间,在阿尔斯泰德等进步教授的影响下,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1613年,在西欧作了短期旅行,这次旅行使他领略了自然的风采,体察了民众的生活,熟悉了文化民俗。这些无疑扩大了他的视野,挖掘了他的认识,使他的思想更具生动和实际的意义。

1614年,从海德堡徒步回国,被“兄弟会”委任为他的母校——普列罗夫拉丁文法学校的校长。他以极大的热诚献身于教育事业,开始研究教育改革问题。

1616年,在教育革新上作了第一次尝试,参照克拉克的方法编写了一本小型的语法指南《简易语法规则》。同年被选为“兄弟会”牧师,在奥尔光兹担任圣职。

1621年,西班牙雇佣军攻占富尔涅克,并放火烧城。其家产、藏书和所有的论文手稿化为灰烬,他本人幸免于难,只带着几件仅存的衣服逃出了富尔涅克。

1618年,发表《致天国书》,深刻揭露了当时种种不平等现象。

1624年,同其他“兄弟会”成员继续从事救国活动,并进行教育研究,教导会员子弟。他们深信良好的教育是复兴祖国和改良社会的主要手段。

1632年,出版了《母育学校》一书,在人类史上首次制定了6岁以下儿童详细的教育大纲,这是他的伟大功绩之一。实际上,他也是最先研究家庭教育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

1668年,写成《唯一的必要》一书。他把这部作品献给荷兰的鲁布拉赫亲王,恳求亲王宣扬和平,谋求公共幸福。

1670年11月初,在临终之际,对尚未完成的“泛智论”著作还耿耿于怀,仍然不忘教育事业。他把儿子叫到床前,一再嘱咐要整理好他的所有手稿和草稿,以待出版,留给后世。

1670年11月15日,带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与世长辞。

主要作品

《致天国书》《语言学入门》《语言学初听》《大教学论》《母育学校》《物理学概论》《世界图解》《唯一的必要》等

贡献影响

夸美纽斯受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对人具有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信心,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获得和谐发展,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实现教派和民族的平等。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等。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启发诱导原则、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等。这些原则依然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夸美纽斯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在教育史上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是对班级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夸美纽斯以他在教育理论上的卓越贡献,奠定了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夸美纽斯主张普及义务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实际上是对所有儿童授以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只有那些有志于从事脑力劳动的男女才能享受,高等教育则更是少数“智者”的权利。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夸美纽斯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主张人人有权利接受教育,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569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