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频繁腹泻
秋季腹泻常见的症状是频繁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数次甚至十几次,大便呈蛋花样或水样。
2、呕吐
部分患者在腹泻前可能出现呕吐的症状,一般可持续数天,通常会随着病情发展而缓解。
3、腹痛
秋季腹泻可能会引起腹痛,一般是间歇性疼痛,有时还伴有肠鸣音亢进。
4、脱水
如腹泻、呕吐症状持续时间长,患者可能出现脱水症状,皮肤变得干燥,皮肤弹性降低。
5、精神萎靡
由于腹泻、脱水等原因,患者通常会精神萎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不愿意活动。
外感湿热:夏秋之交暑湿未退,湿热疫毒通过饮食或空气侵袭肠胃,导致传化失常。
饮食内伤:过食辛辣油腻(如烧烤、火锅)酿生湿热,蕴结脾胃,下注大肠。
外感寒湿:深秋气候转凉,寒湿邪气侵袭体表或直中脾胃,脾阳受困。
饮食生冷:贪凉饮冷(如冰饮、生冷瓜果)损伤脾阳,水湿不化。
脾胃素虚:素体脾虚或久病伤脾,运化无力,水谷不化而下泄。
劳倦/饮食不节:长期过劳或饥饱无常,进一步耗伤脾气。
1、适宜食物
易消化主食:米粥、米汤等温和补水补能量,淀粉可保护肠道黏膜;面条、藕粉等,低纤维、低刺激,减轻胃肠负担。
健脾养胃食材:山药健脾益胃,黏液质保护肠黏膜,建议蒸煮或煮粥,胡萝卜煮熟后含果胶,吸附毒素并帮助大便成形。
蛋白质补充:瘦肉、鱼肉等清淡烹饪,补充流失的蛋白质;鸡蛋易消化,提供优质蛋白。
辅助调理食物:熟苹果中东非果胶收敛肠道,缓解腹泻,无糖酸奶里的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2、饮食禁忌
避免刺激性食物:辣椒、生姜等加重肠道炎症;冰饮、凉拌菜易诱发肠痉挛。
限制难消化食物:高脂油腻如炸鸡、肥肉增加消化负担;高纤维果蔬如芹菜、菠菜加速肠蠕动。
慎用乳制品与高糖食物:牛奶、奶酪扥,腹泻期间可能引发乳糖不耐;果汁、甜饮料等,高糖渗透性加重腹泻。
1、补充水分
频繁腹泻容易导致体内的水电解质丢失,容易引起脱水,因此在腹泻期间一定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2、中医食疗方
湿热型腹泻: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清热利湿。
寒湿型腹泻:藿香正气散(藿香、白术、茯苓)温中散寒。
脾虚型腹泻: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山药)健脾益气。
3、穴位按摩
足三里(健脾和胃)、天枢(调理肠胃)按压3-5分钟,每日2次;神阙穴(肚脐)艾灸15分钟,缓解寒湿型腹泻。
4、小儿推拿
拇指桡侧从指尖向指根直推100-300次;顺时针按摩腹部50-100次,促进消化。
1、调护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秋季应注意健脾养胃,多吃温补、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红枣、莲子等,避免生冷油腻之品。
2、保暖防寒
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尤其注意腹部保暖,以防寒邪入侵脾胃。
3、增强体质
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如有身体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明确诊断,谨遵医嘱治疗,请勿轻信网上建议。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