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县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
红门口地下长城
0
赞数:0
偏关县“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位于水泉乡水泉村,水泉村古称水泉营,始建于明朝成化二年(1466),是长城红门口的驻军堡,红门口是长城要塞,水泉营是镇守红门口的游击将军署,号称“三关前哨”。1968年,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水泉堡又成为北京军区“长城沿线战斗村”建设工程之一, 明代地上长城搬到地下,成为现存全国规模最大战备地道。
红门口地下长城基本信息
  • 开放时间: 09:00-17:00
  • 旅游景区级别: 4A
  •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 忻州市偏关县水泉镇水泉村
所在景区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伟大的建筑工程,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万里长城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
相关景点

红门口地下长城怎么样

“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是按照我县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规划——西线黄河风情游和东线长城边塞游的大框架下规划的,景区位于偏关县水泉乡水泉村,地处东线120里长城的中心位置,是偏头关的一个重要关口。景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由明代古长城红门口遗址、水泉营古堡和水泉战备地道三部分组成。水泉堡始建于明朝成化二年(1466),是长城红门口的驻军堡,红门口是长城要塞,水泉营是镇守红门口的游击将军署,号称“三关前哨”,在隆庆四年(1570)“隆庆议和”之前,这里曾上演过一个多世纪惨烈的历史红色大剧。红门口是古长城要塞,是古代中原国家通往塞外的关口,相当于现今的海关,遗址位于水泉堡东侧河道处。1968年,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水泉堡又成为北京军区“长城沿线战斗村”建设工程之一,明代地上长城搬到地下,成为现存全国规模最大战备地道。

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介绍

水泉营古堡

主要围绕一条古道和一条主街道进行规划建设,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现已完成了古道、古戏台、古牌楼、南门旧箭楼的修复工程,两个角楼完成了设计工作,主街道完成了立面墙整治工作,基本上可以供游客参观。水泉村已被列为乡村旅游重点村,游客接待中心在建,十多处农家乐、休闲农业均已完成规划。  

战备地道

分两期挖掘而成,第一期(1968年至1969年)是水泉人民响应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挖土地洞约4500米,第二期1970至1980年水泉村被北京军区确定为长城沿线战斗村后,由县人武部、县革委会、人防办组织全县15个公社的民兵分批分期在土地洞基础修筑砖砌地道,地道利用的砖均为明长城上的砖,地下长城因此得名,两期历时13年共计挖出土砖地道8900米,其中砖砌约4500米,现在我们经过修缮可供游客参观的地道有3000米左右。  

红门口遗址

恢复重建敌台桥洞和左右翼台,主体两翼长城延伸攀上山顶,各建烽火台一座,体现长城关口的宏伟气势。红门口建设互市商业群雕,反应当时互市的繁荣景象。景区配建小型古代战争展览馆、餐厅、卫生间、停车场等,以提高景区的品质。现已完成设计等前期工作,明年准备开工建设。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521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