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长城
大同长城
0
赞数:0
大同长城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有长城遗迹,包括有: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隋长城、金长城、明长城、清长城。2009年公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数据中,大同市境内明代长城343.149千米,其中浑源县80.309千米,广灵县0.08千米,灵丘县4.298千米,天镇县62.213千米,阳高县49.098千米,左云县37.489千米,新荣区109.662千米。
大同长城基本信息
  • 开放时间: 全天
  • 适宜季节: 全年
  • 建议游玩时间: 1~3小时
  •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 大同市境内
所在景区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伟大的建筑工程,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万里长城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
相关景点

大同长城怎么样

大同古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大同市的天镇县、阳高县、新荣区、左云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7个县区。大同的长城历史所跨朝代较多,现存主要是明代长城。大同作为当时拱卫京都的屏障,明长城分外长城和内长城,如今的大同市居于内外长城之间,南部和北部、西部的行政区划线大部分以长城为界。2009年公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数据中,大同市境内明代长城343167米,共有长城烽火台、古堡等843处。1986年8月18日,大同长城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的壁画、雕刻、碑文等与长城有直接关系的文物超过2000处。天镇县新平堡的玉皇阁镇边楼以及修在海拔1736米山顶上的桦门堡,阳高县墩台密布的长城乡,新荣区拱卫北魏皇陵的方山长城和得胜堡等边墙五堡,左云摩天岭两个制高点之间的宁鲁楼,灵丘牛帮口的内长城都是大同长城的精美华章。

历史沿革

据《三云筹俎考·大同总镇图说》统计,大同镇先后修大边、二边516.3里;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云冈六堡等主要城堡72座(城20,堡52);边城776个;火路墩833个。在大同明长城自居庸关以西,分南北两线到山西偏关会合,被称为内、外长城。外长城即居庸关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而进入大同市的天镇、阳高、大同、左云沿内蒙古、山西交界处,达于偏关、河曲;内长城从居庸关西南经河北易县、浑源、阜平而进入大同市的灵丘、浑源,再经应县、繁峙、神池而至老营。据现存长城实测,外长城分别由怀安县桃沟村、西洋河乡马市口南北两路进入天镇县境,在新平乐村与西路长城相交。天镇境内长城约 105华里,存黄土夯筑的墩台61座。由天镇水磨口向西三里进入阳高县十九墩村界,至镇边堡西出阳高进入大同市区境。阳高境内长城计 100余里,现存夯土处台 119座。从阳高镇边堡向西约八华里进入大同元墩村界,经镇川口、宏赐堡、镇羌堡,经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转南至砖楼沟入左云县界。另一条由宏赐堡向西经新荣、破鲁至吴施窑入左云界,这道长城当地人称“二道边”。南北两道长城共 210华里。长城由大同砖楼向南进入左云县保安堡地界,至二十边向西北出左云进入右玉县界。长城在左云境内长约86华里。以上这段长城在大同市境内约长 501华里。大同市、浑源、灵丘县境内的明长城周内长城。浑源境内计 160华里,灵丘境内长约 190华里。明内、外长城在大同境内总长为 800多华里。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467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