鳀鱼
0 赞数:0 #海水鱼#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鳀鱼是鲱形目鳀科鳀属鱼类,俗称离水烂、烂船丁、老眼屎等,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属温水性中层、上层小型鱼类,主要鲜销或制成咸干品,亦可作鱼饵。鳀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其肉质细嫩,适合多种烹饪方式,如煎、炸、烤等,都能呈现出美味可口的菜肴。
详细介绍 PROFILE +

香煎‌鳀鱼的做法

材料‌:新鲜鳀鱼,‌洋葱、‌大蒜、‌西兰花等。

‌处理鳀鱼‌:将鳀鱼的内脏去掉,清洗干净,在鱼身两面各划2刀,撒一些盐和白胡椒粉腌制10分钟。

‌煎鳀鱼‌:准备一个深盘,加热后淋少许油,转中火,将腌制过的鳀鱼放入煎盘,放入几个独头蒜,煎至一面金黄后再煎另一面。

‌调味‌:煎好后撒入适量的洋葱丝调味,同时准备好西兰花焯烫后,在准备吃之前一起放入深盘即可。‌

鳀鱼的形态特征

成鱼体长8.2~11厘米。

体细长而稍侧扁,腹部近圆形。

头稍大而侧扁。

吻圆而短,前端超过下颌。

眼大,侧位而高,有很薄的脂膜。眼间隔隆凸,中间有一棱。

鼻孔小。

口宽大,下位。

上、下颌及舌均具小牙。

鳃耙细长,鳃孔大,有假鳃,鳃膜不与鳃峡相连。

鳞圆形,头部无鳞,纵列鳞40~42,无侧线。

背鳍条14;臀鳍条18;尾鳍深叉形。

体上方绿色,侧上方微绿,两侧及下方银白色。

鳀鱼的生活习性

1月:鳀鱼越冬期,其分布的北界位于7℃等温线附近,西界位于40米等深线附近,西南界位于苏北沿岸水的北侧冷风区,水温8℃附近。

东南部的鳀鱼继续向东海北部扩展,其东界在水温13℃附近。

2月:黄海中南部水温继续下降,鳀鱼继续向东南移动,部分进入东海。

3月:黄海中部鳀鱼北界位于36°30′N, 7℃等温线附近。黄海南部,随着西部沿岸水域的温度回升向西扩展,进入水深40米以内水域。东南部零界线位于济州到西南13℃等温线附近。

4月:4月中旬以前,鳀鱼分布的西界位于20米等深线附近,东南界位于济州岛以西125°30′E,即13℃等温线附近。4月下旬,鳀鱼相继进入环渤海各湾的近岸产卵场。

同时,黄海中南部的广大水域仍幼稀疏的鳀鱼分布。

5月:上旬,鳀鱼已经大批进入渤海。在黄海北部,5月初,北上的鳀鱼大批达到大连至庄河、海洋岛一带沿海;中旬抵达东沟沿海,另一支在烟、威外海。在成山头以南的黄海中西部,集中于海州湾沿岸的鳀鱼在日照、胶南沿海形成密集群;5月下旬,随着东部水温的升高,逐渐东移。同时黄海中南部仍有鳀鱼广泛分布。

6月:下旬,黄海中南部近岸的大部份鳀鱼结束产卵并向较深水域移动,与外海的鳀鱼汇合。广泛分布域32°00′~37°30′N之间水深20之60米水域。

7-8月:渤海鳀鱼大部分已结束产卵,分布于渤海中部及辽东湾口、秦皇岛沿海及莱州湾进行索饵。黄海北部,产卵盛期后,7月初开始移向东南较深水域索饵。主要分布区在海洋岛以南即园岛东南一带。

同时烟、威外海的鳀鱼向北移动,分布于威海东北和隍城岛以东水域,进而与北部南移的鳀鱼汇合于北黄海的中西部。黄海中南部大部分鳀鱼进入索饵期,广泛分布于20~80米水深的水域内。 相对密集分布在石岛东南,海州湾东部和32°00′~34°00′N,水深50~60米之间的水域。

9-10月:渤海鳀鱼主要分布于渤海中部各湾口及海峡一带,数量明显少于7、8月份。部分鳀鱼已经外返。

11月:渤海水温下降,鳀鱼较前一个月更趋近于海峡并开始大批游出渤海。

12月:鳀鱼基本上游离渤海,仅有少量残留。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158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