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糖
0 赞数:0 #小吃#
切糖又叫“冻米糖”、、“切白糖”、“农家糖”或“切切糖”,曾是金华地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年货,现在很多时候都可以吃到。切糖采用纯手工生产,以杂粮为主要原料,配以麦芽糖、白糖、糯米和小米、花生、芝麻等原料制作,甚至还开发出米花、冻米、小米、索粉、玉米片、黄豆、花生米、核桃肉等口味,吃起来酥酥的,满口香甜,很受当地民众喜爱。
详细介绍 PROFILE +

切糖习俗

每逢过年,义乌、东阳等地区的人都要提前准备各种年货,其中“切糖”必不可少,每当“除夕”前十天内,几乎家家户户都忙于“切糖”。据传,过年切糖习俗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每年过年的切糖,一般都要挑送到女婿家,表示娘家关心女儿、女婿,祝愿女儿家过好年。

剩下的白糖则作为春节期间的待客茶点,待春节过后,日长夜短,切糖就又成了孩子们充饥的点心。

为了切好糖,特别是当年新出嫁女儿的娘家,更是精心制作,日夜忙碌。在切糖前,男主人忙着上街采购红糖、白糖、花生、芝麻、油等原料。女主人则在家里忙着爆炒米炮等各种切糖的用料,等一切准备妥当后,就请当地切糖老司携切糖工具到家切白糖。

据说,切糖的成败与好坏,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就是煎糖油,且煎糖油必用冬水。若切白糖时节气尚为冬天,则随取随用,若已过立春,所用之水要于立春前取之藏好待用。

家家户户切好白糖,欢欢喜喜辞旧迎新,等待除夕来“谢年”。

民间有俗谚:“切白糖,担白糖,娘想囡来囡想娘。白糖切好好过年,份份(户户)人家福寿长。”

切糖的特点

据了解,在以前农村主要分“米胖糖”和“发胖糖”两种。

“米胖糖”是把早熟米浸泡后直接炒熟切成的糖,咬去比较硬,适合牙好的人吃,松而脆。

“发胖糖”则是将糯米蒸熟、晒干,炒成白胖胖的米花而切成,有条件好的人家会加些花生、芝麻,再有的,会切个一二灶全部用花生或芝麻为原材料切成的糖。

现在有专门的机器切糖,压实后一灶糖一二分钟就切好了,再通过流水线用玻璃纸,像饼干一块一块进行小包装,包装袋上出产日期和保质期一目了然,既延长了保持期,携带起来也方便。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660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