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地牯牛
0 赞数:0 #中药材#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黔江地牯牛又叫草石蚕、神虫菜、宝塔菜等,是重庆市黔江区的特色农产品,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地下块茎洁白如玉,形如蚕蛹,呈螺旋状塔形而得名。地牯牛在中药学中也有应用,具有利胆利尿、镇静、润肺益肾、滋阴补血等功能。2021年4月,黔江地牯牛入选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分类: 中药食材
  • 农产品标志产品编号: CAQS-MTYX-20210163
  • 农产品标志证书持有者: 重庆市黔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
  • 农产品标志登记年份: 2021年4月
  • 口味/口感: 脆嫩无渣
  • 产地: 重庆市 黔江区
详细介绍 PROFILE +

黔江地牯牛的特点

黔江地牯牛外形似蚕,两头略尖,又如念珠、一般5-7个短节,色如白玉,皮薄致密、脆嫩无渣。

黔江地牯牛蛋白质含量为1.0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03%,粗纤维含量为0.74%,干物质含量为6.33%,维生素C含量为6.51mg/100g,品质优良。

黔江地牯牛产地

重庆市黔江区城南街道、城西街道、城东街道、沙坝镇、石会镇、黑溪镇、白石镇、杉岭乡、黎水镇、石家镇、鹅池镇、白土乡、新华乡、金洞乡、马喇镇、小南海镇。

黔江区位于渝东南边缘,境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岭谷相间,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主要河流阿蓬江横穿黔江,境内有段溪河、黑溪河等,山泉众多。

黔江地牯牛种植在海拔高度500~900m区域,粗骨黄泥土是该区域主要土壤类型,土质疏松、通透性好,适宜地牯牛生长。

灌溉以泉(溪)水和雨水为主,清洁无污染。

该区域年均气温13.4~15.7℃,利于地牯牛生长和块茎膨大。

黔江地牯牛收获时间

每年10-12月。最佳品质期为12月。

黔江地牯牛食用方法

泡地牯牛:将地牯牛洗净,晾干,倒入泡菜水中,加食盐、香料、冰糖泡制3天,捞出即可食用。

地牯牛做菜:清炖鸡、鸭、鱼等肉类。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121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