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麻花
0 赞数:0 #麻花#
金牛麻花是黄石风味小吃,又被叫做绞条。金牛麻花经过多次复炸,色泽透亮,而且造型美观独特,既有传统的发辫型、剪刀型,也有令人叹为观止的鸳鸯型、燕子尾型,甜咸俱备,风味各异,吃着甘甜酥脆,甜而不腻,清脆爽口,甜的不腻嘴,咸的不上火,吃完齿颊留香,可煮汤、可炒菜,还可下火锅。麻花桂鱼是一道本地的名菜,成菜鱼肉清爽,质地软溶,特别是边吃麻花边品鱼,别有一番风味。
详细介绍 PROFILE +

金牛麻花口感特色

金牛麻花由于香、酥、脆、甜、咸,色香味俱佳,成为了金牛的一大特产,,在一代代手工艺人的传承下,金牛麻花的制作日渐精细,味道愈发爽口。加之自古就善于经商的“金牛客”散布五湖四海,金牛麻花已伴随着在外经商的金牛人流向四面八方,畅销全国各地。

金牛麻花制作方法

金牛麻花的生产制作有其独特的工艺——将适量的精制小麦粉、食盐、矾、碱混合在一起,用适量的水将其和匀揉活,出条后洒点食醋,成形、下锅、搅动、出锅、密封,一环紧扣一环。

麻花要想咸香酥脆,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一是搓条要轻。二是下锅、出锅要看好“不同于寻常的麻花,金牛火候。三是炸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用长竹筷反复搅拌,使每一根麻花受热均匀,炸至金黄色,用油漏捞起冷却。

金牛麻花历史起源

相传,金牛麻花源自于南北朝时期,是人们从炸“绞子”中得到启发,到唐宋时期就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鄂东南地区传统特产之一,深受广大市民青睐的“绞子”。

早在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金牛镇曾最有名的作坊叫“柯兆泰”,之后有“柯洪兴”“刘福源”两家作坊。武昌县志记载,光绪十一年(1885年)有了麻花。解放后,金牛街制作麻花的大小店铺发展到20余家,制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多。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622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