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镇方火烧
0 赞数:0 #小吃#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口镇方火烧是莱芜面食中的一道名吃,外酥内软,稍放些时候吃,刚柔相济,不仅当地人爱吃,外地人也爱吃。口镇方火烧的做法比较复杂,非常讲究,面和盐、水等的比例要求比较高,通过制剂、细揉、擀皮、抹上少许豆油,卷起来再擀成面带,手一拽,把两头折起,叠成方形,盖上木钱印,即成火烧胎;将火烧胎放入平锅里加热定型,再放进焦炭炉内膛周围烧烤,直至火烧中间胀起、表面呈黄褐色即可出炉。
详细介绍 PROFILE +

口镇方火烧的特点

口镇方火烧的特点是形如其名,整体呈方形,四角中有两角突出,形似古代的货币,寄寓了“招财进宝”的吉祥之意。

方火烧的表面手感坚硬,但入口酥脆,内里松软可口,自出现以来一直受到民众青睐。

方火烧的“伴侣”块豆腐也是其美味的关键,热浆豆腐切成半斤重的方块,蘸上秘制的蘸料,清爽可口‌。刚出锅的方火烧入口酥脆,内里松软可口,就一口嫩白且沾了韭花的块豆腐,更别具风味。

据了解,口镇方火烧耐储存,夏天放3到5天不变质,且因其性“干”,具有易消化、健脾胃之功效‌。

口镇方火烧的由来

口镇方火烧有莱芜民间“四大名吃”之一的美称,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由赵家村朱茂敏创制,现已成为口镇乃至莱芜的标志性美食。

咸丰年间,经营农桑的朱茂敏,想在商埠集结的“口子街”(即今天的口镇)做点生意,但又一时无着落。

那年家中盖房时,村里一下子来了40多号帮忙的人,真是出人意料。

房子盖得倒是快了,可准备晚饭成了一大难题,家里人跑了几处馍馍房也没凑够这么多人要吃的馒头。

无奈之下,朱茂敏决定自己用“死面”(即没有发酵的面)烙火烧应急。

初做的“死面”圆形火烧似“打狗饼子”,这是丧葬中的一种冥食,怎么能给活人吃?随之,朱茂敏就把火烧做成椭圆状。

“死面”椭圆火烧做出来,大家一尝都说好吃,并出主意让朱茂敏加工了到街上卖。

朱茂敏认为,把火烧当生意做既要好吃也得好看,于是他参照古钱币样式,把火烧由椭圆型改成了“凸”型。

后来,为了便于在盘中搁放,他又去掉“凸”的上半部做成了四方形,名曰“朱氏方火烧”。

样的方火烧备受人们喜欢,不仅当地人爱吃,外地人也爱吃。

当年博山、周村、淄川等地到泰山进香的香客途经口镇时,每人都要买上几十个带上,既自己食用也当作敬山的供品;南来北往的客商也把它当成了主食。

一时间,“朱氏方火烧”声名远播,口镇东街、西街等村的不少农户也纷纷加工方火烧,使“朱氏方火烧”逐渐演绎成“口镇方火烧”。

民国初年,该食品已被民众认同为名吃,还编了顺口溜:“口镇火烧方下粥,跑到羊里吃芋头。”方下粥和羊里芋头可能已少有踪影,但口镇方火烧的市场却越做越大。

而今,全镇方火烧加工户已逾百家,并将方火烧配以热豆腐销售,形成了“一硬一软”的食品结构模式。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103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