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
0 赞数:0 #地理学家#
 发布词条  
郦道元(470年-527年),北魏官员,范阳涿鹿人,是古代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也被国际上誉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耗时十五年完成《水经注》四十卷,将原书137条河流扩展至1252条,增补30余万字,系统记载河流流域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及军事要塞,开创“写实地理学”范式,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 中文名: 郦道元
  • 出生日期: 470年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范阳涿州
  • 去世日期: 527年
  • 职业职位: 政治家、地理学家
  • 主要成就: 被誉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详细介绍 PROFILE +

主要经历

472年,出生于北魏的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

489年,郦范病逝于平城。承袭父亲永宁侯爵位,例降为永宁伯。护送父亲灵柩返回故里,并守制三年。

492年,结束为父守制返回平城,担任太傅掾一职。

493年,任尚书主客郎中,跟随孝文帝南征至洛阳。

494年,以尚书祠部郎中身份跟随孝文帝北巡,先是回到平城,后至阴山脚下,随后跟随孝文帝返回洛阳。

495年,受御史中尉李彪赏识,入御史台任治书侍御史。

501年,外放冀州,任冀州镇东府长使,并代行刺史之权。

503年,先后出任颍川郡太守、鲁阳郡太守。在两地担任太守十二年时间,政声颇佳。

515年,出任东荆州刺史,其间威猛行政,一度遭人诬告。同年免官,开始着手为《水经》注疏事宜。

524年,被起复,任河南尹。同年,任使持节兼黄门侍郎,与大都督李崇一起安抚北方六镇,六镇起义爆发后返回洛阳。

525年,任使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讨伐叛将徐州刺史元法僧,在涡阳击退南朝接应之军,多有斩获。

526年,出任御史中尉。

527年,出任关右大使,前往关中地区查看萧宝夤的动向。行至潼关附近的阴盘驿亭,被萧宝夤部下郭子帙杀害。

528年,魏军收复长安,归葬洛阳,被朝廷追封为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主要作品

《水经注》,《本志》(共十三篇,失传),《七聘》(失传)等。

人物影响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了历史上各地发生的大小战役战斗不下三百次,而且对作战双方不容忽视的地理条件,如山岳、关隘、河川、渡口、桥梁、仓储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后人评其“开兵要地理之先河”。专家指出,地理诸因素中,山和水是冷兵器时代影响战争胜负的两个最重要的地形条件,尤其是山地中的隘口更往往是必争之地,《水经注》重点记载了各地的重要关隘一百四十多处,为唐以后的地理志书所效仿。并且明确提出了“关依人而固”的军事观点,堪称精辟。

郦道元写成地理著作《水经注》。《水经注》是6世纪前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水经注》共四十卷(原书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经后人改编而成的),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此书不仅开创了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而且在世界地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经注》在后世学者对其不断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门学问——郦学。

《水经注》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水经》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原著要丰富得多(《水经》记录河流137条,而《水经注》则记录河流1252条。《水经》只有1.5万字,而《水经注》达30万字)。此书不仅是中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水经注》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且作者在《水经注》中还记述了全国所有河流及其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建制沿革、历史事件及民间传说,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人物评价

后魏贤达:文章博洽,为儒者宗。水经有注,禹贡同功。考据天官,经纬融通。鲁阳安定,勋奇绩雄。流辉史乘,俎豆攸崇。

毛泽东:《水经注》作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水经注》写得好!但不是深入实地地去走一走是写不出那么好的文字的。郦道元从事野外工作力求实证的方法和成果,标志着中国古代地理学进入一个新阶段。

日本地理学家米仓二郎:郦道元是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文坛那些人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