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蛸
0 赞数:0 #八爪鱼#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短蛸俗称饭蛸或短爪章鱼,是八爪鱼种类之一。短蛸是一种小型章鱼,它们腕足很短几乎和胴部相等,体长一般不超过20厘米,身上的一对金色环斑是它们的重要特征,体黄褐色,背部较浓,腹部较淡。短蛸分布于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日本列岛海域,渔期分春秋两季,肉质较软嫩,鲜食、干制均为佳品,繁殖季的短蛸腹中饱满的“鱼卵”,煮熟后如同黏糯的米饭一般晶莹剔透。
  • 中文学名: 短蛸
  • 拉丁学名: Octopusocellatus(Gray 1849)
  • 别称: 饭蛸、短爪章鱼
  • 界: 动物界
  • 门: 软体动物门
  • 纲: 头足纲
  • 亚纲: 鞘亚纲
  • 目: 八腕目
  • 亚目: 无须亚目
  • 科: 蛸科
  • 属: 蛸属
  • 种: 短蛸
详细介绍 PROFILE +

短蛸生长与分布

短蛸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群岛海域,在国内广泛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

短蛸形态及特征

短蛸胴部短小,亚圆或卵圆形。头足部具有肉腕4对,一般腕的长度相当于胸部的25倍。腕上有大小不一的吸盘。无肉鳍,壳退化。体卵圆形,体表具很多近圆形颗粒,第2和第3腕腕间膜基部具1对眼点,背面两眼附近生两个近纺锤形的浅色斑。漏斗形W形。腕短,腕长约为胴长的4-5倍,各腕长相近,腕吸盘2列。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较左侧第3腕短,端器锥形,约为全腕长的10%

短蛸生活习性

短蛸短蛸有钻洞产卵的习性,在水深25米左右的砂砾或贝类的浅海海底交配产卵。为杂食性软体动物,其食物组成包括鱼类、甲壳类、介形类、线虫类、多毛类、腹足类、硅藻类和海绵动物等8大类(约有25),饵料生物的种类有季节变化。

短蛸繁殖方式

1、自然繁殖

每年早春,在沿岸或内湾较深处越冬的短蛸个体,集群游至沿岸或内湾浅水处交配、产卵。繁殖行为有追偶、交配、产卵、护卵等。交配后不久就产卵,产卵行为较乌贼简单,不具有扎卵结卵过程。卵分批成熟,分批从漏斗中产出,各个卵子由细长的卵柄互相缠绕在一起,形成一穗一穗的状态。卵多产于空贝壳、石缝或海底凹陷等较阴暗处。雌性有明显的护卵习性,常以腕部轻抚卵子,并以漏斗喷水,清除卵膜上的附着物,护卵过程中,不摄食。

2、人工繁殖

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选用成体短蛸培养1个月后(五月份)即产卵。观察发现,雌蛸一直对其卵子进行看护,直到幼体孵化出膜,随后两周之内雌蛸相继死亡;受精卵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根据Naef的划分标准短蛸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20期间胚胎经历2次翻转受精卵的孵化水温为1621℃时1次翻转发生在第15,胚胎原基由动物极转向植物极;2次翻转发生在第40,胚胎由卵柄端转向卵柄相对端;从受精卵到幼体孵化出膜共经历41d;刚孵化出的幼体为浮游型,浮游期12d左右,之后营底栖生活。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543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