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新酸梅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所辖的桃城镇、全茗镇、龙门乡、五山乡、昌明乡、福隆乡、那岭乡、榄圩乡、恩城乡、雷平镇、宝圩乡、堪圩乡、硕龙镇、下雷镇和大新华侨经济管理区共计15个乡(镇、华侨经济管理区)146个行政村(社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9′30"~107°29′50",北纬22°29′42"~23°05′55"。保护规模5000h㎡,保护产量80000t。
1、外在感官特征
白粉梅:果中等,短椭圆形或近圆形。果皮淡黄色,向阳面果皮呈红色。果面有白色果粉。果腹部有不明显的缝合线。果顶微凸,果基部凹陷。果肉厚,淡黄色。核中等,暗黄色,粘核。肉质细,味酸,微涩。
青梅:果大,椭圆形。果皮青绿色。果腹部缝合线明显。果肉浅黄绿色,果肉厚,核中等,粘核。质脆细,味酸,微苦涩。
2、内在品质指标
总酸(以柠檬酸计)≥50g/kg,可溶性固形物≥7%,维生素C≥2mg/100g。
1、地形地貌及土壤情况
大新县海拔120-973米,土壤类型以赤红壤为主,pH值在4.5-6.0之间,土层深厚,适宜大新酸梅种植。
2、水文情况
大新属喀斯特地区,地下暗河多,泉眼多,地表水河流多,流量较大,可利用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源比较丰富,灌溉条件较好。大新酸梅在种苗期(一般为11月至来年3月)需要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树苗灌溉。全县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没有人为污染,工业污染较少,是理想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源,保证了种植酸梅过程中无污染的水源,为种植出高品质的大新酸梅提供保障。
3、气候情况
大新县地处南亚热带南沿,具有明显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年平均温度21.4℃,全年光照时数1516.3小时,年无霜期361.6天,年均降雨量1350.3毫米,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酸梅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气温为13~23℃,15℃时授粉良好,大新在1、2月平均气温为11~18℃,十分适宜酸梅花授粉,酸梅果期(一般为4月)大新的平均气温在21~29℃期间,适合果实生长,形成独特口味。
选择阳光充足且温暖、气候湿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性好、避免早春寒侵袭的红壤土、赤红壤等土壤,土壤pH值在5.0-6.0之间。环境空气质量、灌溉用水、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产品)NY/T 2798的规定。
主栽品种为:适合大新气候种植的优良白粉梅、青梅。
1、备植
定植前三个月,挖60 cm×60 cm×80 cm定植穴,施足基肥,每穴施腐熟人畜粪肥25 kg。
2、定植
一般采用每亩种植30~40株的种植密度,株行距在3~5m×4~5m之间,定植剪平苗木根部伤口,蘸好黄泥浆。定植时根系向四周舒展,不宜过深,露嫁接口为宜,要栽直、压实。定植后淋足定根水,并用稻草覆盖树盘保湿。
3、施肥
酸梅幼树在定植期和幼龄期无需过多施肥,主要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促进幼龄树生长。结果树12月中下旬施第一次肥,主要以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即施用腐熟的猪、牛粪,复合肥。4月中下旬施第二次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30%~40%。
4、排灌水
酸梅不耐水浸和干旱,雨季(春夏季)需挖沟排除积水,避免果园积水烂根,秋冬季干旱时注意灌溉覆盖,避免酸梅树提早落叶。
5、授粉
花期果园放蜂辅助授粉;花期遇雨,及时摇树防止“沤花”;花期遇旱,及时土壤灌水和叶面喷水保湿,保证正常授粉。
6、疏花疏果
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合理进行疏花疏果,采用人工处理的方法,直接疏去过密果、病虫果;对于过密过弱的结果枝也可直接疏除,注意培养结果枝和营养枝,以短果枝和中果枝留果,分别保留1~2个果和3~4个果。
采收时期根据其用途而定。制作脆梅类的,应在4月上旬,果实充分肥大,果皮表面出现光泽,种仁已形成且充实,约七成熟时采收;制作软梅类的,应在4月中旬,果皮表面颜色开始退绿,约八成熟时采收;制作梅酱类的,应在4月下旬,果皮表面颜色呈红色,九成以上成熟时采收。鲜果采收选择在阴天或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采收后,按照果品大小分级、包装、贮运。
大新种植酸梅很少发生病虫害,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等。
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酸梅园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及时清园和修剪,冬季剪除病虫枝和枯枝,集中烧毁处理,清除病虫源和传播源,改善梅园环境。防治蚜虫,用黄板诱杀,并保护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寄生蜂等。防治介壳虫,要刮除越冬成虫,注意保护天敌。加强病虫发生动态的监测与预报,适时用药。在采收前30天不喷施任何药剂。
2020年,“大新酸梅”(酸梅也称青梅)获得农业农村部“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2021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
2023年,入选第六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