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大姓黄的历史名人

姓黄的十大历史名人 黄姓有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榜单研究员605号 上传提供 0
黄姓以河南潢川为根,经三千年迁徙融合,形成以江夏为核心的南方大姓。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源流多元的姓氏,黄姓人才辈出,涵盖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本篇文章,小编为大家盘点了姓黄的十大历史人物,宋书四大家之一黄庭坚、《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布业始祖黄道婆、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等榜上有名,一起来看看吧!
  • 01
    黄庭坚
    97.7
    02
    黄公望
    96.4
    03
    黄道婆
    94.9
    04
    黄宗羲
    93.3
    05
    黄忠
    91.9
    06
    黄盖
    90.1
    07
    黄石公
    88.9
    08
    黄巢
    87.1
    09
    黄香
    85.6
    10
    黄歇(春申君)
    84.0

姓黄的十大历史名人,MAIGOO名人小编主要通过检索相关网络平台查找出生于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姓氏为黄的各界名人,综合考虑他们的知名度、历史贡献、领域代表性、文化象征意义、后世评价等多重维度,并结合权威史料与研究共识进行推荐。名单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批评指正。 为我喜欢的投票>>

本榜单仅供参考使用,如果对于该榜单您有更好的建议,请 推荐入榜/提交>>

十大姓黄的历史名人
01
与苏轼齐名并称为“苏黄”书法位列宋四家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的主角
黄庭坚(1045年 - 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涪翁,中国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后与苏轼齐名,有“苏黄”之称。在文学上,他推陈出新,开一代风气,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被尊为江西诗派之祖。在书法上,他兼擅行、草,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自成风格,与苏...轼、米芾和蔡襄比肩,世称“宋书四大家”。另外,其“涤亲溺器”的感人孝行,也被载入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世代传颂。黄庭坚的代表作有诗词《登快阁》《寄黄几复》《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书法《山谷集》《华严疏》《松风阁诗》等。 【展开全部】 【 详细>>】
02
黄公望
4311 289
元四家之首作品《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独创浅绛山水一派
黄公望(1269年 - 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朝画家,名列“元四家”之首。他通晓儒释道三教,精书法、音律、诗词散曲,尤擅画山水,画法继承董源、巨然,又融入了自己对自然实景的感受加以创作,晚年自成一家。传说其喜取虞山赭色石磨研而成的天然颜料,故设色以“浅绛”居多,独创“浅绛山水”一...派,对后世山水画影响很大。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其中《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兰亭”,属国宝级文物,现分藏台北故宫与浙江博物馆。 【展开全部】
03
被尊为布业始祖道教尊奉的纺织神革新纺织技术实现“衣被天下”
黄道婆(1245年 - 1330年),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被纺织从业者尊为布业始祖,是道教尊奉的纺织神、金丝娘娘。她在崖州习得海南精湛的织造技艺,经过改良与创新,又将其传播到江南,而且还对当地的棉纺工具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由此创造出一整套的棉纺织成熟工艺。黄道婆对棉纺织技艺的重大创新,...不仅促进了长三角区域棉纺织业的兴盛,对中国棉纺织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改变了中国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以棉布取代麻、丝成为主流衣料,消解了中国的服饰等级,实现了“贵贱同之”,真正意识上的“衣被天下”。 【展开全部】 【 详细>>】
04
黄宗羲
2991 192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开创“学案体”体裁
黄宗羲(1610年 - 1695年),字太冲、德冰,号南雷先生、梨洲老人、梨洲山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天文历算学家。他在《明夷待访录》中抨击了“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认为君主应以服务万民为本,而非将天下视为私产,因此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其...所著的《明儒学案》开创中国编写学术思想史的先河,确立了“学案体”体裁。此外,他还精通天文历法,将天文、历算、地理等自然科学纳入儒学体系,推动科学知识与儒家实践哲学结合,并著有《西洋历法假如》《回回历法假如》等历算著作。 【展开全部】
05
黄忠
6155 600
以高龄征战沙场/勇冠三军著称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黄忠(?~220年),东汉末年名将,初为荆州牧刘表部将,后归顺刘备,成为蜀汉开国功臣。黄忠以高龄征战沙场、勇冠三军著称,尤以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一战威震天下,其斗志鼓舞了全军,成为蜀汉军队的精神旗帜。在《三国演义》中,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其名字在中国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与之相关的歇后语,...如“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黄忠出阵——不服老”、“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等广为流传,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符号。 【展开全部】
06
黄盖
4357 375
赤壁之战中献苦肉计诈降曹操歇后语“周瑜打黄盖”典故出处
黄盖,东吴开国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君主,为人严肃刚毅,善抚士卒,一生以“忠勇多谋”著称,被陈寿誉为“江表之虎臣”。208年赤壁之战前,黄盖向周瑜献“苦肉计”,率装有干柴、油膏之类易燃品的船舰数十只诈降曹操,乘机放火,大破曹军,奠定赤壁胜局,此计也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小说《三国演义...》中,虚构了周瑜打黄盖的著名桥段强化诈降情节,并衍生出了歇后语“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其形象也在戏曲、评书等民间艺术中广为流传。 【展开全部】
07
被道教纳入神谱奉为"兵圣"​授予张良《太公兵法》
黄石公(前292–前195年),秦汉时期的传奇隐士、思想家、军事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被道教纳入神谱奉为"兵圣",民间尊为兵法与谋略之神。黄石公早年为躲避战乱,隐居于著书立说。期间在沂水圯桥三试张良:先堕鞋命其拾取穿履以验谦忍,再两次约期会面考验诚信守时,最终感其心性授以《太公兵法》。张良凭此...书"运筹帷幄",助刘邦定天下,间接奠定汉室基业。十三年后张良于济北谷城山下发现黄石,建祠供奉,黄石山由此得名。其著作还包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等。 【展开全部】 【 详细>>】
08
黄巢
建立大齐政权加速唐朝灭亡诗作《不第后赋菊》广为流传
黄巢(820年 - 884年),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政权开国皇帝,成年后多次科举落第,愤懑中写下传世诗作《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此宣泄对唐朝统治的不满。875年,他响应王仙芝起义,率子侄黄揆等八人募众数千起兵,在王仙芝战死后被推选为...义军首领。881年,攻占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建国号"大齐"。尽管起义因自身局限性失败,但黄巢率先提出"平均"理想、重创门阀制度,加速了唐朝灭亡,为五代北宋社会变革开辟道路。 【展开全部】
09
黄香
2582 296
被称为孝道的典范“扇枕温席”典故入选二十四孝
黄香(约68年 - 122年),字文强,东汉时期大臣、文学家、孝子典范,是后世著名的“江夏黄氏”的重要祖先。黄香以孝行闻名,在母亲去世后,除了帮助父亲操持农活、料理家务外,他还在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冬天为父亲暖和被子,对父亲十分尽心尽孝。其“扇枕温衾”的典故被后世广泛传播,成为“孝道”的典范,列为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之句更是家喻户晓,成为“孝道”的典范。 【展开全部】
10
黄歇(春申君)
战国四公子之一上海“申城”别称源于其封号
黄歇(?—前238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封号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黄歇以博闻善辩、谋略出众著称,官至楚国令尹(相国),执掌军政大权二十余年。受封江东后,以吴墟(今江苏苏州、无锡)为都邑,修筑“黄城”,兴修水利,疏通河道,开垦农田,促进江...南发展,无锡“春申涧”“黄公涧”等遗迹因其得名。此外,相传黄浦江(古称春申江)因其治理得名,上海别称“申”亦源于此。 【展开全部】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推荐入榜>>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