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黑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单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0
导语

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有些已进入文学艺术各个门类的创作,产生出大量优秀的作品,有些已进入旅游文化产业行列,创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龙江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桦树皮制作技艺、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老汤精配制、刀剑锻制技艺(七台河刀剑锻制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黑龙江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黑龙江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Ⅷ-83 桦树皮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黑龙江省 饶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Ⅷ-83 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大兴安岭地区群众艺术馆
Ⅷ-85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黑龙江省 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Ⅷ-112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 黑河市爱辉区文物研究中心
Ⅷ-229 老汤精配制 传统技艺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哈尔滨粒粒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Ⅷ-252 刀剑锻制技艺(七台河刀剑锻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声明:以上黑龙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黑龙江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介绍
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是我国北方游猎民族独特的手工技艺,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鄂伦春族人世代以游猎为生,长期食兽肉、衣兽皮,在此过程中创造了极具特点的兽皮手工技艺。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的工艺流程包括皮张采集、鞣皮、拼剪缝合、染色、纹饰、刺绣等,生产的成品按用途可分为服饰、生活用品、宗教用具等类别。...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狍皮制作技艺。 【展开全部】 【 详细>>】
桦树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的桦树皮加工技艺有四个步骤:一是剥取树皮;二是将皮子浸软或煮软;三是剪裁缝合;四是装饰图案。装饰手法有用砸压的,也有用剪贴的,各民族都把象征吉祥、喜庆、平安、丰收的图形装饰在桦树皮制品上。2006年5月...20日,桦树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Ⅷ-83。 【展开全部】 【 详细>>】
鱼皮文化是北纬45度以上区域内存在的特色文化。虽然历史上众多民族都曾有过鱼皮文化,但从清代开始只有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的赫哲族将之传承沿袭下来。传统的鱼皮技艺包括一整套复杂的加工过程,过去赫哲族妇女都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艺。20世纪50年代以前,赫哲人大都喜欢穿用鱼皮为面料做成的服装,主要有套裤、手套...、绑腿和妇女穿的长衣。后来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等原因而逐渐被其他材质所取代,这种传统手艺也渐渐失传。2006年05月20日,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国家级非遗项目老汤精配制制品“御膳老汤精”是采用纯天然的鲜味原料、香料及新鲜的动植物提取物,运用宫廷秘方,结合传统熬制工艺,熬制成老汤,浓缩制成。“老汤精”更加突出了传统老汤的独特风味,不仅味香浓郁,味鲜突出,味厚持久,还保留了传统鲜味料的特点,是纯正的中国味道。老汤精配制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 【展开全部】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