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黑龙江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0
导语
非遗民间舞蹈皆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娱乐过程中,继承发展自民族原始舞蹈,其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艺术内涵深受当地地域环境、民族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体现在了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服饰、道具之中,因此,这些产生于民间的非遗舞蹈艺术都具有共同的本质特点。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龙江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黑龙江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黑龙江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舞蹈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
声明:以上黑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黑龙江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舞蹈项目介绍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朝鲜族农乐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2006年5月20日,朝鲜族农乐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聚居区,“鲁日格勒”舞是对其民间舞的统称,多为妇女表演的自娱性舞蹈。据考证,“鲁日格勒”的汉语意思为“燃烧”或“兴旺”,达语“鲁日格勒贝”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因为表演时边舞边喊“罕伯、...罕伯”,所以“鲁日格勒”又有“罕伯舞”之称。2006年5月20日,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28。 【展开全部】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