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疗理疗仪的原理是什么
电疗仪的基本原理主要基于电流对人体组织的生物电效应,通过不同频率和形式的电刺激实现治疗目的。
1、低频电刺激(0-1kHz)
作用机制:直接刺激运动神经末梢,引发肌肉节律性收缩。
特点:穿透深度较浅(<3cm),适合浅层肌肉激活,高强度时可能产生皮肤刺痛感。
应用场景:缓解急性疼痛(如产后盆底肌痉挛)、增强肌肉收缩力。
2、中频电刺激(1kHz-100kHz)
作用机制:利用较高频率电流的穿透性,温和作用于深层组织,产生温热效应和离子运动。
特点:无痛感,患者耐受度高,作用深度达5-8cm,可刺激膀胱/直肠周围筋膜。
应用场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及慢性炎症。
3、高频电刺激与电磁波
作用机制:通过电磁场或远红外线产生热效应,加速组织代谢和修复。
特点:穿透力更强,可作用于内脏或深层关节,兼具消炎、镇痛功能。
4、生物电调节
中医结合:部分设备结合经络理论,通过定向电流疏导病理经络(如高压低频脉冲治疗仪)。效果:促进内啡肽分泌(天然止痛物质),调节离子通道活性。
电疗仪有哪些功能
1、镇痛作用
电疗仪能够疏通经络、提高痛阈,并缓解肌肉痉挛,从而有效缓解疼痛,还能刺激人体释放具有镇痛作用的物质,抑制传导疼痛感觉的细小纤维,进一步缓解疼痛,这一作用对于腰腿痛、各种神经疼痛等具有显著效果。
2、消炎作用
电疗仪对于各种炎症,如急性的化脓性炎症、慢性的非感染性炎症以及慢性的组织感染,都有很好的消炎、止痛、消肿功效,能够促进炎症快速吸收、消散,从而加速康复过程。
3、改善神经功能与睡眠
电疗仪能够调节神经功能,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对于存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中风后的偏瘫、脊髓病变导致的截瘫等,电疗仪能够直接刺激神经系统,有利于瘫痪的恢复,并改善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4、促进血液循环
电疗仪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流阻力及血液粘度,从而改善微循环,这一作用有助于加速疼痛因子的排除,进一步缓解疼痛,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5、缓解肌肉萎缩与神经麻痹
电疗仪能够增加软组织的兴奋性,对于肌肉萎缩与神经麻痹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够通过刺激肌肉和神经,使低落的神经兴奋活跃,恢复并修补软化的肌肉,增强肌肉的收缩功能。
6、松解粘连与软化瘢痕
电疗仪还具有松解粘连、软化瘢痕的作用,能够通过电流的刺激,促进局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改善粘连和瘢痕状况。
7、抗过敏作用
电疗仪能够刺激局部,减轻局部的过敏反应,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电疗理疗仪的使用步骤是什么
1、使用前检查
设备状态:确认仪器外观无损坏,电源线、电极片连接稳固,无老化或裸露电线。
皮肤准备:清洁治疗部位皮肤,确保无油脂、汗液或破损,干燥后贴电极片。
禁忌人群:心脏起搏器佩戴者、孕妇、癫痫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禁止使用。
2、操作规范
电极放置:对称贴放电极片,避开骨骼凸起处或伤口,若用于穴位刺激,需精准定位(如足三里、合谷穴)。
参数调节:从最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至轻微麻刺感,避免疼痛或灼热,低频(1-10Hz)缓解疼痛,中高频(20-100Hz)促进血液循环。
3、使用时长与频率
单次治疗时间建议15-30分钟,每天1-2次,慢性疼痛可延长至30分钟(需遵医嘱),避免通夜使用或过度频繁(如生物电疗建议隔天1次)。
4、环境与禁忌
环境要求:治疗时关闭空调,避免风寒湿环境,雷雨天禁止使用,并拔掉电源插头。
特殊禁忌:饭前饭后半小时内、女性经期禁止电疗,高血压患者禁止治疗头部,皮肤过敏者需医生指导。
5、治疗后护理
治疗后保持部位温暖,避免接触冷水或冷食1小时,多喝热水,休息15分钟后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