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是什么意思
垄断 (Monopoly) ,经济学术语,是一种市场结构,指一个行业里有且只有一家公司(或卖方)交易产品或者服务。一般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买方垄断 (Monopsony) 则恰恰相反。
垄断的四种表现形式
1、第一个是协议垄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采取协议的形式,共同对特定市场的竞争加以限制的行为。
2、第二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所实施的妨碍竞争的行为。
3、第三个是经营者集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之间的合并、兼并、收购、结合等,这是日常经济活动中常见的现象。经营者集中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通过集中、做大做强,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提高经营者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过度集中就可能走向垄断。
4、第四个是行政性垄断。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比如:行业壁垒、地区保护、政府限定交易或者强制交易等都是行政垄断。
垄断的危害
1、限制消费者选择:垄断者控制市场,限制商品和服务的选择。
2、提高价格:垄断者通过控制市场供给和价格,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
3、抑制创新和进步:垄断者没有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缺乏动力进行创新和进步;。
4、不公平竞争:垄断者通过控制市场和价格,排除其他竞争者。
5、低效率:垄断者缺乏动力提高效率,导致低效率的生产和供应。
市场被几家企业垄断了怎么办
市场被几家企业垄断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价格操纵、创新受阻、消费者选择减少等。以下是应对垄断的几种常见措施:
1、反垄断法与监管
加强执法: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对垄断企业进行调查和处罚,强制拆分或限制其市场行为。
设立监管机构: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持续监控市场,防止垄断行为。
2、促进竞争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供补贴或税收优惠,鼓励新企业进入市场。
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增强其竞争力,打破大企业的垄断。
3、消费者保护
提高透明度:要求企业公开定价和合同条款,防止不公平交易。
消费者教育:增强消费者的选择意识,鼓励他们支持竞争性企业。
4、技术创新
鼓励创新:通过研发补贴、专利保护等措施,推动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打破现有垄断。
开放标准:推动行业采用开放标准,防止垄断企业通过技术壁垒限制竞争。
5、国际合作
跨国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垄断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政策。
6、公众参与
舆论监督:媒体和公众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揭露垄断行为,推动政策改革。
消费者行动:消费者可以通过抵制垄断企业、支持替代产品等方式,影响市场格局。
7、法律诉讼
集体诉讼:消费者或竞争对手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垄断企业,要求赔偿或改变其行为。
8、政策调整
税收政策:对垄断企业征收更高的税,减少其利润优势。
行业重组:在必要时,政府可以推动行业重组,打破垄断格局。
9、国际合作与协调
跨国反垄断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垄断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政策。
10、长期战略
产业政策:制定长期的产业政策,确保市场结构的多样性和竞争性。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市场垄断问题,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