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对射的结构组成 红外对射的工作原理

知识杂谈
2025-01-17 0
摘要:红外对射,全称为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是一种重要的安防设备,通常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它们之间形成一个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束。当有人或物体穿过这个光束时,接收器会检测到光线的遮挡,从而触发报警。下面来了解下红外对射的结构组成,红外对射的工作原理。

一、红外对射的结构组成

红外对射系统是由发光二极管、接收器、发射电路、接收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滤光片等组成。其中,发射二极管负责发射红外光束,接收二极管负责接收反射回的红外光束,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负责控制光束的发射和接收。信号处理电路则负责处理接收到的信号,滤光片则用于滤除杂光。

二、红外对射的工作原理

红外对射是一种常见的光电探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安防系统中,能够检测到空间中的物体或人体的移动。

红外对射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相互感应。发射器发射出红外线,接收器则接收并解读红外线的信号。当有物体穿过红外线的路径,会遮挡住红外线的传播,从而改变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线的强度,进而产生对应的探测信号。

红外对射通常由一对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它们被安装在需要监测的区域两侧,并且成对放置。发射器发射出连续的红外光束,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特性,红外光束会在空间中形成一条看不见的光线。接收器则通过光敏电阻或其他光敏元件感受到红外光束。

当物体穿过红外光束时,会对光线的传播产生遮挡,导致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度发生变化。接收器将这一变化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电路处理后输出相应的信号。在安防系统中,这一信号通常被用来触发警报、录像等相应的操作。

红外对射的工作原理可以较快地检测到物体的靠近或远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容易受到环境光的影响以及无法区分具体是什么物体穿过红外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其他技术和设备来提高安防系统的准确性。

三、红外对射的优点

1、采用红外波段的射束,人视觉不可见,具有隐蔽的防卫方式:使入侵者在不知不觉中触警。

2、传统型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防范面低,易存在盲区或死角。多光束远距离红外线幕墙产品不存在盲区和死角。

3、完备的防卫能力:入侵者无法以快速跳跃(能够实现≥20ms触发报警的产品才具有此项功能)、匍伏或其它动作通过隐形红外防卫射束网的防范范围。

4、良好的抗干扰特性:采用阻断所有红外脉冲编码射束为报警触发条件,当昆虫、落叶或小动物等通过红外防卫射束网时,由于不能完全遮断全部红外脉冲编码射束所以不会产生误报警。

5、严密的防破坏能力:当红外接收端电源线或信号线被剪断时,报警信号输出电路将自动输出无线报警信号。

6、可全天侯工作。红外对射探测器执行国家标准GB10408.4——2000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第4.1.7探测距离b)室外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最大射束距离应是制造厂规定的探测距离的6倍以上”的规定,以抗御雨、雾、霾、强烈水蒸气、强烈阳光对于射束的衰减,抗御大风(特别是侧向大风)吹而引起射束的偏移等不良天气及气象条件干扰。

四、红外对射的特点

1、抗强光达50,000LUX,内置自动调节强光过滤系统,避免受强光或汽车灯光的影响。

2、独特的光学设计:光电射束可穿透多层玻璃,具有特殊的抗环境能力。

3、全密封防雨、雾、尘、虫等的一体化结构设计,使其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4、接收信号强度多级LED指示灯,使其校准更精密。

5、红外射束遮断周期可调,使其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

6、周界探测范围:由各个型号决定,最大可达距离:1100m。

7、防雷的电路设计。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