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砚
0 赞数:0 #砚台#
溪砚是位于涟水中游的双峰县杏子境内的砚品,也是湖南省非遗之一。溪砚由产自溪口的溪石加工而成,溪石雕琢成砚,着水研墨,即与墨相恋不舍,经久不干,即干亦无墨垢,寒冬呵气,即可研墨,悬之扣之,上等溪石“双峰绿”拍拍作响,有木之质感。溪砚的制作讲究因材施艺,因色取巧、天然造化,在设计内容上,常见的有表现诗词名句意境、描绘四时花鸟、吉祥如意等题材,成品既可用于研磨,又可以作为装饰。
详细介绍 PROFILE +

溪砚品质特点

双峰县产一种特别的石材,史称溪石,艺人将溪石琢磨雕刻为砚,称为溪砚。其溪石料主要在水府庙水库大坝下雪花滩一带,有闺女山坑、虎形坑、绿溪坑和老爷坑等,其石质湿润柔赋,色泽暗红,纹理千奇百变,是制砚的上佳材料,将其琢之为“溪砚”,堪称奇珍。溪砚质地细腻,坚而不顽,抚之生润;贮墨不高,积水不涸;悬之扣之,其声如馨;纹理多变,石色五彩呈碧绿、红、橙黄、淡青、紫罗兰诸色。

溪砚制作工艺

溪砚制作技艺极为复杂,艺人根据现璞的石质去粗存精,随创意、构图来确定雕刻的刀法、刀路。溪砚雕刻主要有梁刀与浅刀雕刻,还有细刻、线刻、适当的镂空。溪砚“呵气生水,着墨闻馨”。

溪砚荣誉认证

2008年,溪砚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溪砚历史起源

史书中曾有记载,相传在咸丰、同治年间,曾国藩效命于朝廷,常携溪砚宦游外地,文人墨客爱不释手。在他出任直隶总督时,将溪砚作为“贡品”敬献皇上,同治帝把玩再三,龙颜大悦,置于龙案使用,使溪砚名声大振,一时满朝文武争相求之。

民国初年,著名抗日将领宋希濂之父宋樾生先生曾同成氏、万氏共同开办了溪石砚池公司,鼎盛时期的生产砚工达到二百余人,而后因军阀混战的乱世到来而倒闭。之后,胡天庆等数名砚工来到溪口,安家落户,开始从事个体生产。在仅有100户左右人家的石溪口街市,诞生了由刘康才经营、专售文房四宝的祖传百年老店—“玉生堂”。《湘乡史地常识》曾有记载:“溪口化石中有黄色或白色的花纹,经雕琢成砚石—每于秋后采掘,年约出洋四千元。”民国年间,溪砚可谓大盛。

20世纪70年代初期,许多东南亚客商主动前来定货,在双峰县塑料厂组织下,溪砚成功打入广交会,广受海外青睐。后因外商要求雕刻“天女散花”等仕女图案,溪砚被视为封建复古,被勒令停止生产。自此,溪砚中断近半个世纪。

80年代初,双峰县教育家、书画家曾彩初先生曾组织开发过溪砚,并为国藩溪砚饱含深情地题写了一首《溪砚赞》。

直到2005年,农民企业家开始进行溪砚的挖掘和制作,让溪砚重现世间。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341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