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海星
0 赞数:0 #海星#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太阳海星又名陶氏太阳海星,生活于水深25-400m的泥沙海底,我国黄海、渤海均有分布。太阳海星呈圆盘状,直径可达19cm,通常有8到16条腕,通常呈红色或橙色,看起来酷似卡通片中的太阳,这可能也是它们得此名字的原因。
  • 中文学名: 太阳海星
  • 别称: 太阳鱼
  • 界: 动物界
  • 门: 棘皮动物门
  • 纲: 海星纲
  • 目: 帆海星目
  • 科: 太阳海星科
  • 属: 太阳海星属
  • 种: 陶氏太阳海星
  • 分布区域: 我国黄海,渤海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太阳海星,中药名。为太阳海星科动物陶氏太阳海星Solaster dawsoni Verrill的全体。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具有和胃止痛之功效。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生长与分布

生活于水深25-400m的泥沙海底。我国黄海、渤海均有分布。

形态及特征

体盘大而圆,腕10-15个,短尖,大的个体辐径达190mm,间辐径约为75mm,背板网状,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平顶的伪柱体,各伪柱体上有一乳头状中央突起和10-30个颗粒边缘小棘。上缘板圆形,较小,各具一组小棘。下缘板成长方形,较大,各有40-60个较长的棘,排列成2-3横行。口面间辐部狭小,只有少数数个腹侧板,每板上有5-20个颗粒状棘。口板大,三角形,有6-9个边缘棘和3-4个口面棘。

价值及其他

入药部位

全体。

性味

味咸,性平。

功效

和胃止痛。

主治

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g,酒冲服。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太阳海星呈圆盘状,直径可达19cm,具10-15个脘,脘略呈圆柱形,先端短尖,表面具疣状突起。质硬脘部脆,不易折断。气腥,味咸。

药理作用

1、抗休克作用。

2、抗凝血作用。

3、对血脂的影响。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的作用明显。

4、毒性,无毒性反应。

相关论述

《青岛中草药手册》:“治疗溃疡病,胃痛。”

附注

共同入药的尚有轮海星Crossaster papposus(Linnaeus)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647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