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海星
0 赞数:0 #海星#
面包海星又称馒头海星,是瘤星科的一种大型海星品种,成体的腕长可达15公分以上,一般为5只腕足,但腕足特别粗短,与体盘连成一团,酷似馒头。其个体的颜色变异颇大,但主要为红、褐色系,体表上会有许多末端为黄色的小突起,整体看像一个超大的菠萝面包。面包海星主要以珊瑚虫的活组织为食,因此主要分布在瑚礁区域,但是随着珊瑚减少,它的身影也越来越少。
  • 中文学名: 面包海星
  • 拉丁学名: Culcita novaeguineae
  • 别称: 馒头海星
  • 界: 动物界
  • 科: 瘤星科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面包海星(学名Culcita novaeguineae)又称馒头海星,是属于瘤星科的一种海星。

常见种类

又称为"馒头海星",偶尔出现于各地的珊瑚礁区,成体的腕长可达15公分以上。一般为5只腕足,但腕足特别粗短,区分不明显,与体盘连成一团,形如超大型的波罗面包或前一阵子风行一时的巨蛋面包。个体的颜色变异颇大,但主要为红、褐色系,体表上会有许多末端为黄色的小突起。

本种主要以珊瑚虫的活组织为食,因此在珊瑚礁区才有分布,但已极为少见。其幼体栖息的水深似乎较浅,偶尔在潮间带附近可以发现,体色呈斑驳的浅绿色,体型较扁平,腕足较明显,外形与成体差异颇多。

生长与分布

面包海星是海星家中的一员,颜色主要有红色褐色,上面还有一个个黄的小突起,就像面包上的小点缀。面包海星个体较大,体的腕长有15厘米,般5只腕足,整个连在一起,像一个超大的菠萝面包。面包海星主要分布在瑚礁区域,但是随着珊瑚减少,它的身影也越来越少。

价值及其他

面包海星的化学成分

有关面包海星的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少,仅有意大利的Rcio小组和前苏联的Kicha等人作过部分工作,从其水提物中分离到5个多羟基甾醇,13个多羟基甾体皂苷和1个磷酰基甘油醚类似物6-68。其中1个多羟基甾醇和5个多羟基甾体皂苷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在其他海星特别是Halityle regularis中曾发现过。13个甾体皂苷均为二糖苷,包括3种寡糖链类型。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563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