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流行着一种类似围棋的棋类游戏,称“藏棋”。藏棋在古代时大多在藏族上层统治阶级中流行。现时在西藏还有人下这种棋。另外;藏棋在与我国接壤的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也有流传。2021年5月24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申报的藏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Ⅵ-83
  • 申报地区: 四川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相关项目

项目序号:1444

项目编号:Ⅵ-83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所属地区:四川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保护单位:阿坝县藏棋协会

历史溯源

在群峰叠嶂的喜马拉雅高原,能有和围棋如此类似的棋类游戏,这自然引起棋史学家的兴趣。藏棋是怎样在高原上落户和发展的?它和围棋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关系?

关于藏棋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汉代,由居住在四川、青海一带的羌族同胞传入西藏;第二种说法是由古印度随着佛教文化于汉朝前后传入西藏;第三种说法是由西藏人民自己发明的;第四种说法是在三国时期由诸葛亮带入云南;又从云南传入西藏。

这几种说法以第一种和第四种的可能性较大。据说诸葛亮在云南时;为了增加围棋的趣味性;在弈法上;曾在原来只有四个“座子”的基础上;增加成12个“座子”。另外;他还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在生活中、劳动中有“对歌”的习俗;人们好以歌唱形式进行“舌战”;而规定了下棋时双方也必须进行“舌战”;以锻炼各自的口才;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增强弈棋的趣味性。不管这一说法是否真实;但在西藏一些地区;确实有下棋时必须同时“舌战”的习俗。

方法技巧

藏棋又叫“多眼棋”、“多目戏”。它实际上是由古代围棋(17×17道围棋)逐步演变而成,藏棋棋盘是由纵横17道等距离平行线垂直相交成的正方形。棋子分黑、白两色,比赛前要在棋盘固定位置交叉点上摆放12子(黑、白各6子)。藏棋下法与围棋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独特之处,如打枪、裕裢、三碧、四碧、转拉萨、转棍、卡子、哈木等,既可二人对下,也可四至六人对下,藏棋没有让子之说,如果双实力相差甚远,一律用"贴目"的办法解决,具体"贴目"多少,赛前由双方商定。对局以前,要在棋盘上预先按固定的交叉位置,各放置六枚棋子,称为“座子”。除此之外,两者便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了。

传承保护

2021年5月24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申报的藏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880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