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0 赞数:0 #文人#
 发布词条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始终秉持文以载道理念,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力破西昆体浮华与太学体险怪之风,倡导平实自然、情理交融的文风。其散文纡徐委曲而说理畅达,政论文气势磅,尤以"文备众体,各极其工"著称,诗风雄健清丽,词作婉约深致,开宋词疏朗一派,其"道胜者文不难自至"的文学理论,深刻影响了宋代尚意文风的形成。
  • 中文名: 欧阳修
  • 别号名称: 欧阳文忠、欧文忠
  • 出生日期: 1007年8月1日
  • 性别:
  • 民族: 汉族
  • 祖籍: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
  • 出生地: 绵州(今四川绵阳)
  • 去世日期: 1072年9月22日
  • 职业职位: 政治家、文学家
  • 主要成就: 名列“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
详细介绍 PROFILE +

主要经历

1017年,从随州大姓李氏家中得到唐人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的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1023年,十七岁在随州应举,试《左氏失之诬论》,其文己被时人传诵。但因赋不合官韵,最终落选。

1028年,携文谒知汉阳军胥偃,胥偃大感惊奇,将他留置门下,次年,经胥偃保举,就试于开封府国子监,成为监元和解元。

1030年,被授为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留守推官。

1031年,与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交游,开始为“古文”,已负文名。

1034年,经王曙举荐,被召试学士院,授官宣德郎。闰六月,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1036年,撰《与高司谏书》,责备高若讷,被贬夷陵,名声大振。

1039年,六月,恢复旧官,权任武成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1040年,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十月,转太子中允,同修礼书。

1043年,被召还,转任太常丞、知谏院。参与庆历新政,连上奏疏,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1044年,兼判登闻检院。八月,出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按察使。十一月,进阶朝散大夫,封信都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1045年,左迁为知制诰、知滁州(今安徽滁州)。在滁州为政时,他以“宽简”著称,使得官民称便。

1047年,以朝廷祭祀南郊加恩,加上骑都尉,进封开国伯,加食邑三百户。

1054年,以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差勾当三班院官职,与宋祁等同修《唐书》(即《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

1057年,知礼部贡举。当时的士子喜欢创作险怪、奇涩之文,其则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程颢、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1060年,《唐书》修成,转拜礼部侍郎。九月,兼翰林侍读学士。在翰林八年,知无不言。

1060年,升任枢密副使,次年转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自此得以位列宰执。

1062年,进阶正奉大夫,加柱国,并赐号推忠佐理功臣。次年转户部侍郎,进阶金紫光禄大夫,赐号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1071年,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致仕,归居颍州。

1072年9月8日,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获赠太子太师。

1074年,获赐谥号“文忠”。

主要作品

《蝶恋花·庭院深深几许》《生查子·元夕》《戏答元珍》《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朝中措·平山堂》《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画眉鸟》《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诉衷情·眉意》《梦中作》等

人物影响

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柳古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柳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对其奇险深奥的倾向则弃而不取。同时,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雄文博学,笔力有馀”也颇为赞赏。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奠定平易流畅的宋文基调。

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欧阳修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他领导的北宋古文运动,结束了骈文从南北朝以来长达六百年的统治地位,为以后元明清九百年间提供了一种便于论事说理、抒情述志的新型古文。欧阳修也成为一代文章宗师。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对中国社会自汉代以来就有的朋党问题提出了一些正面认识。“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君主要使用君子朋党,屏退小人朋党;用君子朋党,天下可得到治理。君子朋党就是坚守道义、名节、互相砥砺和以身事国的人士,“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这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人物评价

陈师道:“翼亮三圣,出入十年,建明大策,以康社,是宜配食清庙而弦歌之,特称一邦而慰一乡之思哉?”

张舜民:“欧阳永叔如春服乍成,酾酒初熟,登山临水,竟日忘归。”

曾肇:“是时宋兴八十余年,异材间出。欧阳文忠公赫然特起,为学者宗师。”

李之仪:“良可佳者,晏元献、欧阳文忠、宋景文,则以其余力游戏,而风流闲雅,超出意表,又非其类也。”

曾慥:“欧阳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孙康宜、宇文所安等:“欧阳修是一位多产的词作者,并且,比起此前的其他任何人来,包括柳永,明显在这一文类上写得更多。……从我们的角度看,或许可以说,像欧阳修这样一位折中、创新的文学天才,偶尔尝试这一著名的为娱乐场所中的职业艺人所喜爱的‘更低的’词体风格,不足为奇。”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文坛那些人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