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猷
0 赞数:0 #物理学家#
 发布词条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出生于广州府番禺县,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量子力学之父”。毕生投身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享誉世界物理学界。其学术贡献涵盖古典力学、量子力学及统计物理,提出氦原子激发态理论,开创中国原子光谱研究先河。在教育领域培育出李政道、杨振宁等杰出人才,奠定中国近代物理人才基础。
  • 中文名: 吴大猷
  • 外文名: Wu Ta-you
  • 出生日期: 1907年09月29日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今广东广州)
  • 星座: 天秤座
  • 生肖:
  • 去世日期: 2000年3月4日
  • 职业职位: 物理学家
  • 主要成就: 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量子力学之父”。
详细介绍 PROFILE +

主要经历

1925年,考入南开大学矿科,成为物理名师饶毓泰的得意门生。

1932年,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把红外光谱仪的直线狭缝改为弯形,提高分辨率。

1933年—1934年,在美国作光谱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研究。

1934年夏,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三年里发表了15篇重要论文,把新的量子力学介绍到中国。

1940年,用英文撰写了第一部专著《多分子的结构及其振动光谱》,受到恩师饶毓泰的器重。

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56年11月—1957年4月,在台大和清大联合主办的研究生班讲授古典力学和量子力学,兼及流体力学和核子间的交互作用问题。

1957年,研究工作多在原子分子结构及光谱、核子散射、大气物理、电离体及气体方程式,统计物理,相对论等方面。

1975年,将他历年教学讲稿整理成《理论物理》,计7册:①古典动力学、②量子论与原子结构、③电磁学、④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⑤热力学、气体运动论及统计物理学、⑥量子力学(两册),在台湾出版。

1979年,担任台湾当局教育主管部门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委,致力于初中高中的科学教育改革。

1988年,他在医院病榻上写出了《物理学的性质、简史和哲学》。

1989年,作了十四次系列讲演,并以《物理学:它的发展和哲学》为书名,于1992年出版。

1995年,主持清华大学王惕吾先生纪念讲座,并成为终身主持人。

2000年3月4日14时35分,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95岁。

主要作品

《电磁学》《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及振动光谱》《古典动力学》《热力学,气体运动论及统计力学》《吴大猷科学哲学文集》《吴大猷文录-大科学家文丛》《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科学和教育》《科学与科学发展》等

荣誉称号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1年,当选为被授予密西根大学荣誉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

1993年,当选为香港理工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获奖记录

1967年,获得Chai-Hsing基金奖。

1967年,获得嘉新特殊贡献奖金及奖牌。

1984年,获得菲律宾拉蒙马格塞塞奖、麦克塞奖。

1992年,获得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届特殊贡献奖。

1998年,获得获霍英东杰出成就奖。

人物评价

吴先生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吴先生关心国家统一,致力于民族富强,并且为海峡两岸科技学术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两岸同胞所赞誉。(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评)

吴老师为了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尤其是近30多年他对台湾科学发展尽心尽力,做了极大的贡献。吴老师为人正直、诚恳、坦诚、热情、治学严谨。他一生忠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他承继了我们固有的道德传统,发扬了近代的科学进步。吴老师他不仅是著名的、极有权威成就的、世界级的大物理学家,而且他就是庄子赞扬的真人,他有的知识是真知,他是我们的大宗师。(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评)

他在中国物理学界中的影响力之大,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作者丘宏义评)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文坛那些人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