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糯与韧劲并存
经过熬煮和收汁的樱桃,果肉会变得柔软,但依然保留一定的纤维感,吃起来不会过于软烂,而是带有一种恰到好处的韧劲,类似果脯的质地。如果制作时控制火候,让樱桃煎得稍干一些,口感会更接近蜜饯,有嚼头。
2、酸甜平衡,风味浓郁
樱桃本身带有天然的酸甜味,经过加糖(或蜂蜜)熬制后,甜味会渗透到果肉中,与原有的酸味达到平衡,不会过甜腻。熬制过程中,樱桃的果香会浓缩,形成浓郁的果香,同时糖分焦化后可能产生轻微的焦糖风味,层次更丰富。
3、晶莹剔透的视觉享受
成品樱桃煎通常呈现红润透亮的色泽,表面裹着一层糖浆,看起来晶莹诱人,增加了食欲。
食材:樱桃、白砂糖、蜂蜜、水
做法:
1、将樱桃用盐水浸泡20分钟后洗净,摘蒂去核(可用筷子轻捅核部)。
2、樱桃入锅,加白砂糖(约50克)和少量水(不没过樱桃),中小火煮20分钟至出汁,滤掉汤汁。
3、再次加入白砂糖(50克)和蜂蜜(50克),小火慢煎至樱桃裹上蜜浆,呈琥珀色即可。
4、将樱桃平铺晾干或放入烤箱75℃烘烤3小时至半干状态。
1、选材
建议用新鲜、软嫩的小樱桃,口感更佳。
2、去核
用筷子从樱桃底部轻捅可快速去核。
3、火候控制
全程小火慢煎,避免焦糊,确保糖分均匀包裹。
热食时,樱桃煎口感更软糯,糖浆流动性强,风味更突出;冷却后,糖浆会逐渐凝固,口感会变得更有弹性和嚼劲,适合作为零食或茶点。
将樱桃煎趁热倒入开水烫过的密封罐中,放凉后放入冰箱冷藏,一般可以存放3-12个月不等。
樱桃煎最早记载于南宋林洪的饮食典籍《山家清供》,元代《饮膳正要》进一步明确其药膳属性。宋代文人杨诚斋曾赋诗赞其风味,清代《滇南本草》与《名医别录》均收录了樱桃的补虚、益脾气、滋润皮肤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