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白马寺
0 赞数:0 #白马寺#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互助白马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坐落在湟水岸边红崖子沟沟口的半山崖上,隔湟水河与平安镇相望。白马寺古时叫“金刚崖寺”,因山崖有一尊金刚佛像的石雕像而得名,藏语叫“玛藏观”,建于11世纪。全寺由居于半山崖的经堂、僧舍、石窟、金刚佛像、和大佛塔组成。由于白马寺历史悠久,素享盛名。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白马寺,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红崖子沟,坐落在湟水北岸。这座古寺原名金刚崖寺,藏语中被称为玛藏观。它始建于11世纪,与藏传佛教史上的“下路宏传”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寺庙内曾供奉着喇勤·贡巴饶赛的泥塑佛像,而山崖下现存的石雕佛像,藏语中称为弥勒望河,古朴而浑厚,左手托钵,右手做推移状,象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愿望。

景点景观

白马寺总面积4516平方米,全寺由居于半山崖的经堂、僧舍、石窟、金刚佛像、和大佛塔组成。“白马寺”的来历传说较多,明万历十二年(1584),第三世达赖去佑宁寺等地途经此地,传说坐骑死去,遂塑白马于寺,故名“白马寺”者为一种;该寺为安多地区首建的佛寺,类似河南的白马寺,故名者为一种。该寺佛在山崖下的金刚雕像,背依险峰、面向湟水、目视前方、左手托钵、右手前伸,似推湟水,故称“金刚窟寺”。白马寺又称“觉化寺”,取之于西藏佛教后弘鼻祖喇勤•贡巴饶赛于此地“自觉”“化众”,开启后弘法道,直到圆寂。由于白马寺历史悠久,素享盛名。后经清代、民国、文革三次被毁。1980年8月17日该重新得互开放,陆续修建了经堂、僧舍,吸引着很多各地的香客和游客。主要景观有大经堂、金刚亭、金刚崖、金刚佛像、湟水河风光等等。

大经堂:三层砖木结构房屋,一层有白马奔驰壁画,二层有观音菩萨塑像,三层有喇勤•贡巴饶赛塑像。

金刚亭:位于大经堂左下方,为批檐歇山项。

金刚石雕像:5岁身量,为坐状,通高3.7米,佛座宽2.35米,雕像古朴浑厚、轮廓粗犷、左手托钵、右手做推移状。

此外,互助境内还有天门寺、馒头寺、甘冲寺、扎隆寺、花园寺、松番寺等宗教历史悠久的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白马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藏传佛教后弘期时更名为金刚崖寺,因山崖上有一尊金刚佛像的石雕像而得名。寺庙周围的绿荫和古老的石雕佛像相映成趣,自成一体,成为游客们探访历史和感受文化的重要地点。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12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