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禅院
0 赞数:0 #寺庙#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嵩山禅院全称三皇寨嵩山禅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西麓三皇寨景区内,海拔1200米,是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法门修行道场,隶属少林寺佛教活动场所。禅院以三皇殿为中轴线,建有山门、钟鼓楼等魏唐风格建筑群,并设嵩山禅武医研究院,由释德建任住持及院长,承担禅武医文化传承职能。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嵩山禅院全称三皇寨嵩山禅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西麓三皇寨景区内,海拔1200米,是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法门修行道场,隶属少林寺佛教活动场所。禅院以三皇殿为中轴线,建有山门、钟鼓楼等魏唐风格建筑群,并设嵩山禅武医研究院,由释德建任住持及院长,承担禅武医文化传承职能。

1994年释德建奉师命修复坍塌殿宇,历经1994-2005年、2005-2013年两次复建落成。该文化体系由明代无言正道创立,经清代湛谟、寂勤及吴山林传承,最终由行性法师传予释德建,形成禅修、武术、医术三位一体体系。禅院每年农历五月下旬举办三皇寨庙会,吸引香客朝拜。

景点景观

“嵩山禅院”全称“三皇寨嵩山禅院”或“嵩山三皇寨禅院”,亦称:三皇寨禅院、三皇庙、三皇寺、三皇寨等。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三皇寨,是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法门修行的道场,是嵩山少林寺佛教活动场所的重要部分。

1994年,少林寺僧人释德建遵受恩师少林寺前住持上素下喜老和尚之命,修复三皇寨禅院即将倒塌的殿堂。1994年--2005年间进行第一次复建,2005年开始第二次修建,正式大型动工历时18载,前后总工期历经二十余年,于2013年6月1日落成。

三皇寨嵩山禅院为魏、唐风格的现代建筑群,禅院主体建筑以三皇殿为中轴线,包括山门、客堂、瑞相馆、禅塔、钟鼓楼、文殊殿、观音殿、普贤殿、无量圣殿、一乘堂、达摩堂、洗心地等建筑及嵩山禅武医研究院。

嵩山禅院由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第十九代堂众、少林禅武医第十八代传人“释德建(号合一)”住持。嵩山禅院是少林寺南园永化堂传承法门,肩负着弘扬少林禅宗宗风的重任,以及弘扬少林禅武医文化。禅武医也是行意禅、生活禅,让人活的更有价值、有意义。

嵩山禅院历史悠久,在上古时期就有天皇(伏羲氏,主气)、地皇(轩辕氏即黄帝,也有记载是女娲,主德)、人皇(神农氏,主生)三位先圣在此修行,故此也被称为三皇寨禅院。

嵩山三皇寨禅院,原有道院两处,有三皇殿、盘古洞、观音殿等30多间,碑碣多通。庙院始建于何时无从查考。从现存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四月初八辛生社《重修三皇寨记》碑,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住持僧制来《重修三皇殿记》碑和民国7年(1918年)六月清凉寺住持延乐和本山住持等《重修盘古洞记》碑,可知清至民国年间,多次重修并金妆神像。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诗云:

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

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而如今又有大德高僧释德建大和尚在此参禅悟道,渡化众生,传承少林传统文化禅武医,重修破旧的三皇寨禅院,更显得三皇寨地杰人灵,也正应了古人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实用信息

交通路线

到达登封直接坐车到三皇寨上山就可以,大约需要四十分钟的徒步爬山,可以到达嵩山禅院。

三皇寨景区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嵩山风景名胜区和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嵩山风景名胜区内一个以山岳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位于嵩山少室山西麓,距登封市区15公里,北与少林寺景区接连交壁,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是参观游览的好去处。

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主峰海拔1512米。整个景区山体陡滑,山顶平宽。具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北恒之奇、南衡之秀等特点,险胜华岳、难似蜀道、秀如峨嵋、雄比泰山,尚有5平方公里的山顶原始森林绝少有人涉足。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闻名天下。春夏绿林吐翠,百花芬芳;深秋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严冬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我国北方少有的自然景观。

三皇寨属于嵩山少室山系,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东距太室山约10千米。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生态自然环境、地质地貌独具一格。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而著称天下。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诗云: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三皇寨景区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森林环境优美,主要人文景观有莲花寺、清微宫、安阳宫、嵩山三皇寨禅院(三皇寺)(三皇庙)、盘古洞、玉皇庙、三皇宫、安阳宫、清凉寺、少室阕等。自然景观雄奇壮丽,有486级好汉坡石阶、龙脊峡、猴子观云海、老虎石、龙头、龙尾、骆驼石、象门关、一线天、飞来石、吊桥、三仙石、石林、千佛迎宾、长500余米的“三皇栈道”悬空栈道、长50余米的“连天索桥”、少室晴雪、少室落日、猴子观天、云峰虎啸等40余处,是登山健身,休闲观光,探险寻幽的著名旅游胜地。

三皇寨林木茂盛,品类繁多;地质类型齐全,岩龄古老,构型奇特,发育完整,裸露良好,在有限的范围内能看到太古、远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个地质年代的多种地貌,被地质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人们为了纪念人祖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在嵩山一带开天辟地之功而命名三皇寨,踏遍嵩山的寺庙宫观,唯有这里敬奉的神灵游离于三教之外,以人祖为宗,虔诚奉祀。曾有对联称:“跳出红尘三界外,人注白云一洞中。”

历史沿革

发展历史

曾经的嵩山禅院残垣断壁

经过释德建禅师前后二十余年两次大型修复,嵩山禅院逐步,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佛教道场。

嵩山禅院建筑过程

嵩山禅院于2013年6月1日正式落成,这座北魏建筑风格的禅院,在释德建禅师的住持下,进行了两次大型修复,正式大型动工十八载,算上小型修建,前后历时二十多载。

三皇寨嵩山禅院的建筑大部分都是人工打造成长条的石砖,再一砖一砖用人工搬运,用人手堆砌,每一砖都是由苦心、耐心、禅心筑成。建筑三皇寨禅院一砖一瓦集百人之力,千人之心。

1、嵩山禅院建筑初期的材料,都是德建师父和他的弟子以及广大香客、居士发心帮忙,所有物料都是从山下人工搬运到山上,大家齐动手,共努力,为嵩山禅院这座道场添砖加瓦。

2、早年间禅院的吃水都是靠天下雨吃水,建筑期间水不够用都是靠人力从后山数公里外的三孔桥背水,禅院的很多殿宇都是人力背水建筑而成。先是满足生活用水的前提下,然后是用来建筑。冬天缺水的时候,吃水不方便就到外面收集雪水。

3、禅院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匠人们一点一点雕琢而成,最小的一块石板也需要集二三十人之力去扛,一天就能扛几块。

4、建造殿宇的一块大石头一吨多到两吨重,从山门处拉到三皇殿,数十工人一天只能拉上来一块大石头。

禅院的功德碑记录了上千家善士之心。众多善良的人们筹资建造。

如今的嵩山禅院

在释德建禅师的住持下,2013年6月1日,经过前后二十多年的艰辛打造,嵩山禅院终于落成,焕然一新,成为弘扬少林禅武医文化的重要道场,也是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道场,更是人类精神回归的家园,世间佛国神圣乐土。嵩山禅院修建正式大型动工历时18载,前后总工期历经二十余年。

一个承诺、一个师命、万般重担和责任,德建禅师从此在三皇寨修行二十多载,并把破旧不堪的禅院修复成以禅宗少林禅武医为主旨的修行道场。

试问,人生有几个20年?德建禅师也由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僧人变成了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大和尚,其间历经数不清的风雨、磨难……

古人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时德建禅师手无分文,但禅师的修行却引来十方信众、大德,大家齐努力,用一颗佛心、用一双勤劳的手,终于不负师命,打造了一所全新的佛教道场!!!

荣誉及其他

禅院文化

嵩山内养功法是少林文化的核心,三皇寨嵩山禅院是嵩山内养功和少林禅武医的基地。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加大,一些人的身体提前老化,甚至英年早逝。日前我国佛教文化界的高僧、俗家弟子和来自保健、中医、气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京共同呼吁,养生保健要从现在做起,从年轻开始,变“被动保健”为“主动保健”。具有“动静结合”、“功药合一”、“身心双治”特点的少林养生文化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

我国禅宗祖师一直善于运用禅修来治疗人的身心疾病,而少林历代高僧则在吸纳各家长处的基础上,总结、完善了禅定治病的原理和法门。禅修可有效改变现代人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与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或从国外引进的“静默疗养”等各种与禅有关的养生法门相比,少林“医禅”养生文化的“内壮自强”的保健方式,符合未来养生向“潜能激活”的高端发展趋势,符合国际上备受推崇的主动保健潮流,提出了全新的养生理念。

一直以来,养生保健方式分为补养、排毒、调理等几大类,但这些养生保健方式仍有种种局限,往往不能有效激活人体自身的健康潜能,甚至反而造成人体对外在因素越来越强的依赖,自身完整的免疫系统功能反而有所退化。流传千百年之久的少林养生文化恰恰可激发人体的潜能,有望改变社会上长期以来人们被动保健的方式,引发现代养生方式的巨大变革。

禅武医少林三宝,是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心血和智慧结晶,由于历史原因,几代单传,险些失传。如今释德建禅师身体力行,打造道场,弘扬濒临失传的少林宝贵文化遗产重新发光,造福社会,真可谓国事兴,佛事兴,民众之大幸也。

德建禅师说,他非常庆幸自己能在这样一个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在少林寺内传承少林的禅武医精华。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每当他遇到疑难和因惑时,他就会忆起先辈祖师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他告诫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要把它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嵩山内养功法

介绍

嵩山内养功法是少林文化的核心,嵩山禅院是嵩山内养功和少林禅武医的基地。嵩山内养功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少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流传至今珍贵的文化遗产,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嵩山内养功是研究嵩山丰厚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嵩山内养功还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是融合修心、健身、养生于一体的独特功法。

嵩山内养功功效价值

嵩山内养功内容丰富,其禅修就是在禅定状态下探究气血运行的规律,并经过理气、行气、调息、吐纳等使真气在周身运行,直达神经末梢发际,从而达到使气血畅通、身心通达。此外通过禅修还可以平息怒气、滞气使心神安定、心平气和。健身术包括练心、练意、练气、练力等,不仅可以使四肢得到锻炼、筋骨得以强健,而且还可以通筋活络、增强人体机能,使人的身体达到健康。

禅医包括养生、医疗、保健等,其方法是通过修心实现心理健康,通过食料、通窍、用药、健身术等打通气脉、窍道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嵩山内养功的奇异功效,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嵩山内养功法是内养功的一种方法,就是把修身养性的禅学、强身健体的健身术、以及祛病延年的医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大脑静、脏府动的目的。它对神经、循环、内脏保健、尤其是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活动都有很好的调整作用。具有独特功效的修身、健身、养生、祛病的传统功法。

嵩山内养功法是嵩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嵩山文化的精髓,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嵩山禅武医传统功法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一项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传统功法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

嵩山内养功法来历传承

嵩山内养功诞生于嵩山少林寺,有着极深厚的自然和社会基础。嵩山地处天地之中,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发祥地,嵩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灿烂的文化,使得嵩山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策源地,而嵩山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成就举世闻名的嵩山内养功的基石。

嵩山内养功法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由于是秘不外传的功法,其法多是师徒相传,而且被列为密不外传之技,所以历史上基本都是单传,传承者人数甚少。再者由于嵩山内养功比较高深,所以真正掌握嵩山内养功者亦是寥若晨星。嵩山内养功创立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四百余年,创始人为少林寺永化堂无言正道禅师。

注:图传续依据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所编少林寺永化堂祖谱(无言道公一系法嗣)、道光十年(1830年)海发及湛谟所立《重修石沟寺碑记》、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史兆祥所书“慧心妙术”匾。寂勤之下据吴山林大师及张庆贺(行性法师)所述。又,从二代“园会”到五代“超然”用的是“正道”禅师所定的“园、通、行、超”字辈。从第六代“同禧”开始用“福裕禅师”所定的七十字辈。

其传承是“正道→园会→通理→行海→超然→同禧→玄贵→祖双→清泰→静典→真传→如祥→海发(法)→湛谟→寂勤→吴山林→张庆贺(行性)→释德建”。

是为第十八代,目前释德建禅师作为嵩山内养功的继承者,完整传承着嵩山内养功传统功法,为了更好的保护嵩山内养功,释德建禅师于2005年组织创建了以研究和继承内养功文化为核心的“嵩山禅武医研究院”,于2007年、2009年、2013年分别召开了嵩山少林禅武医及内养功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并出版禅武医及内养功书籍十余部。为进一步光大少林禅武医内养功文化,还将筹建“嵩山内养功传播中心”、嵩山内养功博物馆,从而使得古老的嵩山内养功传统功法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赞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保护

嵩山内养功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的奇特的功效,证明了其独特的价值。因此,保护、传承和光大嵩山内养功是当务之急。

嵩山禅院庙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成了三皇寨的庙会。每到庙会期间,方圆数百里的百姓香客都会上山到三皇寨嵩山禅院朝拜天皇、地皇、人皇。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三皇寨也因此而得名。

庙会时每天都有数百上千的人上山,要负责这么多人免费膳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这时也成了三皇寨嵩山禅院繁忙的日子。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三皇寨上的庙会与其他地方的庙会有很大不同,这里没有商品交易活动,人们汇集到这里,除了精神上的寄托得到满足以外,更多的是休闲娱乐。

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会用大半天的时间爬到山上,为的只是和老朋友们一年一度的聚会,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存在,同时吃上一两顿斋饭,向心目中的神灵许下自己的心愿,祈祷来年的平平安安。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042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