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Hong Kong Palace Museum),简称“香港故宫”,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油尖旺区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8号,是一座展示中华文化艺术的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由故宫博物院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合作建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22年6月22日开馆,2022年7月3日对外开放。截至2025年10月,累计接待观众近350万人次。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筑曾获得工程、安全、环保、科技等领域共19项大奖。2022年11月入选“2022中国新时代100大建筑”名单。2025年5月与上海复旦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2025年10月起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首个馆藏巡回展览“黄金缕——古代金器展”。标准门票价格为70港元。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一所展示中华文化艺术的专题博物馆,全面和深入地展示故宫博物院的珍藏。博物馆轮流展出绘画、书法、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珐琅、玉器、漆器、玻璃、玺印、织绣、首饰、雕塑、图书典籍、古建藏品等精选的故宫艺术藏品。此外,博物馆也会专题介绍紫禁城的文化历史和宫廷生活,呈献特别展览,以及设立数码展厅。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共有9个展厅,其中,展厅1至展厅7为专题展览,展厅8至展厅9为特别展览。
综述
2022年7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选出914项文物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其中166件为国家一级文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通过3D扫描、互动感应装置展示清代郎世宁的《八骏图》。据2022年7月西九文化区官网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官网,博物馆各展厅具体展览内容如下所示。
展厅1: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
“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展览位于展厅1内。紫禁城建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地理位置,昭示了它在政治与文化上的中心地位。清代宫廷深刻影响着群众对紫禁城的印象,且它奠定了故宫建筑的格局、结合满汉文化、整理保存典籍古物、支持创新工艺,并与世界各地交流。此展览透过一百多件故宫典藏,介绍清代的紫禁城。博物馆展厅1内藏有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
展厅2: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
“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展览”位于博物馆展厅2内。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君主与后妃的主要居所。清朝十位君主与二十多位皇后在此过着养尊处优、充实有序的生活,本展览主要透过三百多件故宫珍藏的十八世纪精美文物,让观众了解紫禁城内从清晨到夜晚的生活点滴,探索城内人员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世界。
展厅3: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
“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展览位于博物馆展厅3内。陶瓷除了广泛作为民间日常用器外,亦用以展示统治者和贵族阶层的地位和品味。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历代陶瓷,主要继承明、清两朝的宫廷典藏,品类蔚然大观。本展览为香港首次大规模展示故宫陶瓷藏品——这一百五十多件重点展品既是各时代的精品,也是中国陶瓷史的缩影。
展厅4: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
“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展览位于博物馆展厅4内。清代皇室遵循传统儒家文化,提倡孝道与祭拜祖先。宫廷人物肖像中即有一类专用於祭祀典仪,风格雍容华贵、庄严肃穆,记录了皇室成员的面容、气质,以及彰显其身份地位的服饰。本展展出的几代帝后之朝服像,代表清宫最高规格人物肖像的艺术成就,其样式变迁、画面元素的象徵意义,以及供奉建筑与祭祀仪轨,均与宫廷历史文化紧密联系。白描画稿的陈列亦体现肖像画的创作与修复过程。
展厅5: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
“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展览位于博物馆展厅5内。现代中文所用的“设计”一词虽于十九世纪末才为人广泛应用,但中国匠人构思及创作器物的传统已可上溯至数千年前。这些古代设计蕴含对创新的执着、对物料的实验精神,或是对用家体验的考虑,与当代设计思潮契合。是次展览精选故宫博物院一百余件工艺瑰宝,以设计、制作及使用三个角度解读中国传统工艺的艺术价值。展览亦会与香港的优秀设计师合作,展示传统工艺对当代设计理念和文化生活的影响。
展厅6: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
“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展览位于博物馆展厅6内。随着香港在近代发展成为繁荣的贸易城市,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也变得非常活跃。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私人收藏逐渐倾向对外展示,有赠予公共博物馆者,有设立私人博物馆者,亦有不时筹办本地及海外巡回展览者。这是首个回顾香港收藏史的大型展览,透过一百余件展品,细述香港一个多世纪的中国艺术收藏活动,同时勾勒本地博物馆发展的轨迹,并向一直为香港及海外观众弘扬中华文化精髓的收藏家、学者、博物馆工作者及其他各界有心人士致意。
展厅7:古今无界——故宫文化再诠释
“古今无界——故宫文化再诠释”展览位于博物馆展厅7内。以崭新手法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使命,是次展览便是本馆在这方面的探索。展览将邀请六位香港多媒体与跨界艺术家以独到的视角,从香港当下的角度重新诠释和演绎故宫文化和收藏,发掘红墙黄瓦之下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
展厅8: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
“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览位于博物馆展厅8内。故宫博物院典藏的中国书画精品,大部分都是国之瑰宝。它们受重视的原因,除因其非凡的艺术成就,亦因其丰厚的鉴藏史。本展览精心挑选三十五件(其中有六开为一套册页)晋、唐、宋、元书画,从艺术、文化、历史等角度,探究它们千古流芳的原因。展览共分三期,每期展出十件珍品,精彩可期。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第8展厅观众入口,馆内汇聚35件中国书画史上的名作,其中包括一些传世孤本。
展厅9: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
“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展览位于博物馆展厅9内。历代马文化艺术均有优秀作品,本展览展示一百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与罗浮宫的文物,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在近距离欣赏各种珍品的同时,可以认识马在历史、艺术、军事、政治上扮演的角色及蕴含的文化意义。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共有6层,其中地下有2层、地上有4层;共设9个展厅,展厅1至展厅7陈列专题展览,展厅8至展厅9陈列特别展览。2022年7月展出914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含166件国家一级文物。2024年7月获赠第二批417件中国古代金银器,累计接收金银器珍品近1400件。馆内设数码展厅,运用3D扫描和互动感应装置展示文物。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占地约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内共有9个展厅,展厅总面积7800平方米。博物馆内设有故宫学堂,面积1600平方米。博物馆内还设有演讲厅,面积570平方米,共有400个座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内外还有休憩空间、中庭、纪念品店及餐厅等。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放层数共6层,其中地上共4层,地下共2层。博物馆LG层为地下二层,主要有香港赛马会演讲厅、弘文馆、崇文馆、学习资源中心、餐饮机构等设施,LG层外为巴士落客区;博物馆GF层为地下一层,主要有地下大堂及展厅1等设施,GF层为游客进入博物馆后到达的第一层,外即博物馆入口大门、广场、票务处;博物馆1层主要有展厅2;博物馆2层主要设有展厅3、展厅4、展厅5;博物馆3层主要设有展厅6、展厅7、展厅8;博物馆4层主要有展厅9和观景台。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大楼由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严迅奇建筑师主设计,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承建。博物馆建筑展示了对传统美学新的阐释,其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建筑、中国艺术、香港城市景观三大元素。参观者在中庭可以眺望香港岛天际线及大屿山的景观。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借鉴了北京故宫建筑和藏品,并以融汇古今、结合中西的方式重新诠释故宫文化。博物馆大楼以紫禁城建筑群颜色为主色调,再点缀以米黄、深红及冷灰色。博物馆正前方的入口广场上,数十块透光玻璃板相间,蜿蜒向前,模拟故宫金水河。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门入口参照北京故宫的装饰设计。从正门穿过,10扇朱红色的迎宾门,呼应紫禁城的大门。每扇门分布的九行九列81个玻璃门钉,可以在不同光线下变幻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内部则传承紫禁城中轴线的理念,结合香港向上发展的都市建筑风格,把中轴线向上延伸,较为巧妙地将9个展厅安排在不同楼层。大楼地下大堂、二楼及四楼的中庭天花吊顶,以现代手法演绎紫禁城内宫殿屋顶的琉璃瓦铺设。中庭天花以现代手法演绎紫禁城屋顶琉璃瓦铺设,远看如竹帘,又像轻纱,雅致飘逸。博物馆三个中庭空间的设计,参照紫禁城中轴水平递进的空间布局,博物馆中庭的空间垂直递进,将不同楼连成一体。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整体外形借鉴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理念——“上宽下聚,顶虚底实”。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门呼应紫禁城的红墙,以朱红色迎宾。博物馆的正门入口,红色大门上有排列整齐的玻璃门钉,设计参照了北京故宫的门钉装饰并加入了现代的视觉元素。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地面、2层、4层分别由三个面向西九文化区、维多利亚港、大屿山的中庭,可以让观众遥望不同景色。博物馆外墙设计借鉴紫禁城琉璃瓦的视觉元素,采用饰面铝板、玻璃幕墙、天然渐变铁饰面板三种形式的预制构件。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筑设计注重安全。博物馆超过8000个阀门、1224个风嘴获得较为精准的调校,馆内空调温度控制精度在±2℃,湿度控制精度在±5%,并配备有恒温恒湿、防风抗灾、安保防盗等功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把现代科技融入场馆建设和文物保护,并运用了较为先进的消防系统。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设过程中,从图纸设计、工厂生产、现场施工方案模拟、进度计划模拟、施工检验等方面都深入运用了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从而减少了项目图纸的错误。同时通过智慧工地系统从施工进度、安全、环保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流程,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准确率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守护文物的安全,力求打造美好的参观体验。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外观辅以现代化建筑手法和新兴建筑材料来体现建筑特色。为实现独特的外部建筑造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外墙使用倾斜度高达1:3的清水混凝土结构和大悬臂的四层悬挑结构,外墙清水混凝土面积达到11000平方米,表面安装了3999件弧度不一的带孔曲面铝板,最大悬臂长14.6米,由100毫米厚的型钢构件组成,单个构件重达12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工程团队还设计了一系列复杂精密的系统来精确控制场馆内的温度、湿度,保障文物展出所需的环境条件。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项目团队创新应用智慧建造体系,开发先进的建造技术,克服混凝土、钢结构等材料供应紧张的影响确保了建设的质量和进度。